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885篇
海洋学   30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81.
基于MODIS数据的太湖藻华水体识别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2007年5月太湖爆发的蓝藻水华事件,利用MODIS植被指数数据对其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MODIS数据可成功提取蓝藻水华信息.近红外/红光波段比值识别模式和植被指数NDVI值、EVI值识别模式均可确定蓝藻分布范围,但前两者不易将高浑浊水体区分开来,或不易识别低蓝藻分布区域,因此易扩大或缩小蓝藻分布范围;而后者由于引入了背景调节参数,可有效抑制背景水体及泥沙的影响,因此根据EVI值得到的蓝藻范围及强度较为真实的反映了藻华情况.该研究可为今后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2.
西藏措勤盆地盖层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1994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了对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通过四年对藏北措勤盆地路线地质调查,发现有多套烃源岩。本文从岩性、厚度、岩石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了烃源岩盖层,发现泥质岩类、火山岩类及碳酸盐岩类为本区油气藏的主要盖层,致密粉细砂岩为次要盖层,并对各类盖层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83.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青藏高原北缘北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别发育有2类不同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北祁连山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型俯冲带,榴辉岩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 Ma±5 Ma.而柴北缘为典型的大陆俯冲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的柯石英证明柴北缘是一超高压变质带.石榴橄榄岩中的超硅石榴子石和橄榄石中的钛铁矿等出溶反映其形成深度大于200 km.柴北缘榴辉岩的原岩具有MORB和OIB的特征,并与北祁连山榴辉岩的年龄相同,代表早古生代祁连洋俯冲变质的时代.而含柯石英片麻岩的锆石和石榴橄榄岩超高压变质年龄均为423 Ma,代表大陆地壳深俯冲发生的时间.北祁连山和柴北缘很可能是一个俯冲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4.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85.
在综合法调绘中,通常采用极座标法:即跑地形尺,测绘地形点,勾绘地形。如黄河下游平坦地区1/25000图的调绘,其高程点之布置(如图1)每2—3公里有一条高程导线,每0.8—1.2公里有一条测图导线(地形点最大视距600公尺)。这种测图法,由于摆站、跑尺、观测、计算等手续,有时地形看不清楚还要到实地去观察,所以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786.
电视是视听结合的宣传媒体,它不但可以向观众详尽地介绍产品的各种性能,而且能形象地、直观地将产品的各种性能及包装特点等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最大限度地起到诱导消费的作用,因此电视广告颇受人们欢迎.目前,我省各地、市及大多数县局均已在当地电视台开展了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广告,但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大多广告以无声的静止画面为主.如果广告画面有创意,同样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7.
海南岛现今三维地壳运动与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震,现今小震多分布在东北缘的南北向地震条带及九所—陵水断裂中东段,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新构造运动包括垂直与水平运动.本文采用2009—2014年多期GNSS观测资料及1970 s、1990 s、2013年精密水准资料揭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水平运动以SEE向为主,与华南地块运动一致;南北向小震条带附近以左旋拉张为主,基线变化表明运动具间歇性.岛北部垂直运动在1970 s表现为以海口—屯昌为界的东升西降,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的南北两侧分段性差异运动.1970 s—1990 s年环岛水准资料揭示相对秀英港水准基点,点位以上升运动为主,且西南相对东北上升,地壳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其中琼北垂直运动与1970 s相反.1990 s—2013年资料揭示点位运动趋势与上一时段相反,主要为文昌—琼海—万宁一带上升和其他测点的相对下沉.由形变及地球物理等研究结果推测东北缘小震由铺前—博鳌断裂活动引起.马袅—铺前断裂以北盘下降为主;九所—陵水断裂东段活动大于西段.地震、形变等资料表明现今火山活动平静.  相似文献   
788.
为了掌握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围岩约束条件、振动特性及评价标准,采用电测法对国内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模态和动力响应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及现场振动测试与分析。根据上下游边墙与围岩之间不同的约束条件,建立了4种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计算结果与现场模态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态计算时,比较合理的计算条件为厂房边墙边界节点与围岩法向接触,法向共同变形,切向不约束;围岩变形模量按Ⅲ类围岩选取,取变形模量为10GPa,泊松比为0.25;混凝土弹性模量应按动弹性模量计算。通过地下厂房结构的动力响应测试发现:出现位移最大值的工况主要为发电开机或发电停机工况,说明发电开机和发电停机工况是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时地下厂房结构振动最不利工况,该电站发电开机和发电停机工况引起的振动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并无影响,地下厂房围岩处于安全状态;厂房结构振动响应的频率主要是0.5、0.75、8.25 Hz等低频成分,这些低频分量可能是尾水管或蜗壳内水流脉动压力及机组基本转频或其倍频的频率成分,说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振动响应主要是由水流脉动和机组转频所引起。通过对地下厂房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建议以0.2 mm和0.8 mm分别为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时地下厂房楼板在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下的振动控制评价标准,该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抗振性能基本满足安全要求。上述模态和动力响应的有限元计算及现场振动测试与分析结果,弥补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基于现场振动测试研究的不足,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抗振设计及振动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9.
通过胡杨树轮宽度的分析,建立了内蒙古额济纳地区过去233年来的STD,RES和ARS年表;并将树轮STD年表与采样点附近额济纳气象站的气温、降雨量以及狼心山水文站的地下水水位等记录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额济纳地区显著影响该地胡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地下水水位。胡杨树轮宽度年表与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808(p<0.01)和-0.724(p<0.05)。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重建了额济纳地区过去232年来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历史,冬季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达76.3 % (调整自由度后为70.4 % ,n=11,r=0.874,F=12.881,p<0.003),全年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为72.8 % (调整自由度后为66.1 % ,n=11, r=0.854,F=10.731,p<0.005)。  相似文献   
790.
布龙果尔地区位于谢米斯台与沙尔布尔提褶皱造山带的交汇部位,该区构造复杂,至今仍属于研究的空白区域.此次在1∶200000和1∶50000地质图及地质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构造考察,对区内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整合发育,根据这些不整合,可以将研究区中泥盆统—第三系地层划分为6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