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7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7篇 |
大气科学 | 202篇 |
地球物理 | 321篇 |
地质学 | 1057篇 |
海洋学 | 370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149篇 |
自然地理 | 2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分析21世纪初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道路、河流、居民点等因子对沼泽湿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C)的变化范围为92.2~675 g/(m2·a),平均值为374.2 g/(m2·a).沼泽湿地生产力主要受三江平原综合水热条件控制,其与气温和降水显著复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49(n=6,p<0.05).低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北部地区,高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河流在0~8 km的范围内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居民点扩建,道路修筑等人类活动影响沼泽湿地分布,并导致沼泽湿地生产力下降,其有效影响范围分别是0~6 km区域和0~8 km区域.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对1986~1988年在东海实施的航空测温速报和卫星(含航空)遥感海面温度速报系统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并着重阐述了航空测温速报具有快速、大面积、准同步、资料精度高、短时距服务等7个主要特点。文中还对该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4.
利用2011~2017年遂宁市主城区气温观测资料、MODIS卫星遥感资料,Landsat TM影像资料,结合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对遂宁市主城区城市热岛效应进行评估,得到以下结论:气象观测资料显示遂宁市主城区存在城市热岛效应,且从2011~2016年,其热岛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遂宁主城区夏季热岛强度最强,春季次之。基于MODIS卫星资料分析得到:2011~2014年,遂宁主城区的城市热岛范围逐渐扩大;强热岛和极强热岛主要集中市中心,2016年到2017年,城市热岛出现了一定的缓解,强热岛和极强热岛被消除。2017年极端高温下的遂宁市主城区城市热岛效应比2006年的弱。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遂宁市主城区绿地面积、水域面积、改变了城市路面、合理规划了城市建设,使遂宁市主城区热岛效应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75.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06~2015年成都地区国家站及区域站20时~20时24小时地面实况降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市区域性暴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共有43例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在2013年,发生季节以7月为最多(占总次数的49%)。根据区域性暴雨影响系统的不同,将其简单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低涡型、高空槽和切变线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3种类型暴雨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暴雨次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0%、46%、14%,持续时间大多为1天。同时选取3个历史个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77.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08时56分,印尼苏门答腊西北海域发生了8.7级地震。震后不到3个月,即2005年3月29日,在原震区东南约200km处又发生了8.5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全球百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之一,也是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后全球发生的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78.
1998年清江流域主汛期4次致洪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了1998年主汛期清江流域4次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4次致洪暴雨均为500hPa青藏高原低槽沿副高西北外围东移过程与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所造成;而各次暴雨前,该流域中尺度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基本一致,这对暴雨发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关于真空预压沉降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空预压的沉降计算参数(压缩系数)是通过压缩试验得到的,但地基土在真空预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与压缩试验中土样的受力状态是不同的,用压缩试验得到的压缩系数进行真空预压处理的沉降计算是不合理的。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进行线弹性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模拟真空预压应力路径的全自动应力控制三轴(GDS)压缩试验、真空预压的现场监测等工作,初步讨论了弹性条件竖向荷载相同时等向与单向压缩量的比、模拟真空预压应力路径的压缩系数与单向压缩时的压缩系数的试验关系,真空预压现场监测和单向压缩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