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898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其干流及11 条主要支流的5 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 和铬(Cr) 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澜沧江干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结果显示: (1) 澜沧江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底沙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但各支流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 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最上游的旧州断面因区域背景值较高而致使As、Pb 呈现重污染.支流黑惠江河口的As及勐戛河的Cu为重污染,沘江断面的Pb、Zn污染指数最大,属严重污染.其它干支流样点除了少数重金属元素有中度污染外,均为无污染状态;(3)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指出,干流旧州断面的As及支流沘江断面Pb 的Eri 值较高,其它各采样点值均未超出40,且各支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 值均小于150,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底沙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干流主要的污染来源及各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澜沧江干支流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山区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山区桥梁因为地形和施工条件等的限制,给设计带来很大的问题,使得结构不规则,影响了桥梁的抗震能力。且由于山地震动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该类桥梁的抗震计算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地震反应。概念设计通过长期积累的实际设计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从总体上把握设计的原则,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针对山区桥梁的特点,对山区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3维地理信息中3D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当代3维地理信息系统中3D模型研究的发展状况.主要涉及3D GIS的发展现状、3DGIS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有待研究的3D GIS模型理论与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4.
以西沙群岛现代澄黄滨珊瑚的冬季氧同位素记录为代用指标,重建了1818—2000年的南海冬季风风速。重建序列显示1818—1954年冬季风速以每年0.009m·s-1的速率下降,而1955—2000年下降速率明显增强为每年0.021m·s-1,46年间风速下降达20%。整个183年中冬季风速变化具有两个完整的强—弱波动特征,其中1830s和1940s为过去近两个世纪当中冬季风速最强和最弱的时期。20世纪的冬季风速变化与南海海表温度和中国陆地气温极为相似,相位相反,并揭示了1940s和1980s年代两个特征暖期。通过对冬季风速异常和ENSO暖、冷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ENSO事件发生时与冬季风减弱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算法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信号属于非平稳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噪声影响导致探测能力降低.为了消除雷达信号的噪声,经验模态分解(EMD)、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完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EEMD)等方法被应用到雷达数据处理中.EMD虽然不断被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存在模态混叠现象,依赖经验性等问题.因此笔者采用变...  相似文献   
996.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②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③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为红山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 DI 仪配备防尘防潮罩,为避免照明灯泡金属螺旋帽磁性对绝对观测数据造成影响,对灯泡进行人工改造。两项技术简单、实用,为产出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保障,值得在全国基准地磁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软土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提出了纯粘土地基中不排水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的改进破坏模式,并推导了隧道开挖面稳定计算的理论公式;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优化得到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支护压力最优上限解。通过与已有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极限分析有限元上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改进破坏模式的有效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将支护压力表示为土体粘聚力、地表超载和土体重度三相叠加的形式,给出了各自影响系数的表达式,并对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9.
EMRT是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目前已在渤海、南海、山西、伊拉克和印尼等油田推广使用.核磁共振测井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准确获取测井资料的重要前提,为整个作业过程核心工作之一.核磁共振测井探测深度较浅,资料采集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如井眼形状、泥浆侵入以及岩性等的影响,因此测井过程要实时监测质量控制参数的变化,还要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以确保资料采集的准确性.本文根据核磁共振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重点探讨EMRT核磁共振测井仪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阐明质量控制参数的含义及控制范围,提出核磁测井参数设计的一般要求,并结合测井实例分析质量控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是重要的生物气勘探区域,已发现5个天然气田,属于高产高丰度大型气田,目的层较深,得好该区的地震资料是该地区气田开发的重要基础.该区地表分布大片盐沼区,按照以往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在高速层中激发,单炮质量低,得不好深层资料.经过对该区近地表结构的仔细分析调查,发现该区经过长期交替沉积作用,近地表形成多套盐泥互层,反复多达4~5层,表现在微测井记录中是高速层并不是单一结构,高速层顶界面下有多套强反射界面,按照以往的方法在高速层顶界面下激发,地震波被大量屏蔽在这多套盐泥交互层中,经过对井深的优化,设计到盐泥交互层之下激发,所得资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