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3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D??InSAR?????????????????ξ???仯????????????α??????BM3????Χ?????編?????????????????????????????????α???δ????????????????????????????????????α????????????仯??????????С??Χ????Σ???InSAR?α????????????BM3??????????????????????????λ??????編????????????3?????????????????????????????????5.11 mm????????????BM4??????????4???????????????仯??????仯??BM3???????????????£????????·???????????????????????????????????????????????????????????????????????  相似文献   
52.
????1970????2006?????????????????仯????????????????????δ?????????С???????????????????????????????????????????????????????????????????¤??17???????????Χ?????????????????????????????2~3 mm/a?????????????????3???????3??????1.5 mm/a??  相似文献   
53.
针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于印度板块北边界中段的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条带分布的现象,本文将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以GPS水平位移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相结合,初步分析研究了这一地震活动条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而将其与1996年前后出现在青藏高原及东北部邻区的"西藏榭通门-内蒙古包头"NE向地震活动条带、以及该条带形成后强震活动由东向西的迁移状况进行比较,探讨了目前的NE向地震活动条带对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的预示意义。结果认为: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条带,是在印度板块北推挤压动力持续作用下,因青藏高原NE向构造应力加强引起的构造活动响应,并与尼泊尔大地震低角度逆冲错动和地壳介质能量传递影响有关;而未来地震趋势可能使该条带附近强震活动"填空",进而使该条带东、西两侧较大范围强震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54.
???????????Envisat ASAR???????????D??InSAR?????????2003??12??26??????????M??w??6.5??????????????????α????????÷?λ????????????????????????λ??????????????????????????α????????????????????????????????????????ж???????????????????????????????????????????????????????????????????????????????3??????е????з?????????Ρ?  相似文献   
55.
利用InSAR技术研究新疆阿什库勒火山群现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于田县以南250km处的阿什库勒盆地内部,坐落着由10余座主火山和数十个子火山组成的阿什库勒火山群.该火山群海拔较高,气候恶劣,现今活动性未知.文中基于Envisat ASAR和ALOS PALSAR卫星影像资料,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2003-2010年的地表形变场,并据此分析了火山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2008年于田地震之前(2003-2007年),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比较稳定,形变不明显;2008年于田地震之后(2008-2010年),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整体有沿雷达视线方向隆升的态势,累积最大约1cm,为震后块体应力调整的结果,并非火山活动引起的地表形变.而于田地震地表同震破裂带北端则显示出了较强的东向水平运动和垂向下沉运动的形变态势,累积最大约6cm.  相似文献   
56.
利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AMIT/GLOBK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获得了山西GPS观测网2001—2003年观测点在ITRF2000框架下的运动速率,并扣除了欧亚板块的整体运动。在此基础上,根据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估计法计算了该区在2001-2003年的水平主应变,有效地避免了三角均匀应变场计算方法易受点位分布及划分网格形式的影响。得到的应变率结果显示,在山西断陷带内部,大同和运城盆地拉张较为明显,太原一临汾盆地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挤压特征,表明了山西各盆地内部区域应力场的差异以及整体构造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57.
D-InSAR技术用于西安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SAR技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由于其具有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现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热点。D-InSAR技术是在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用来检测地面微小运动的新技术,其可以监测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形变的精度。文中分析了D-InSAR技术用于形变监测中存在的误差及其减弱措施,并对该技术在西安地区的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58.
InSAR中人工角反射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由于其具有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等特点,现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阐述了InSAR中采用人工角反射器的作用,并从几何上推导了InSAR中人工角反射器的原理,并介绍了其制作以及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可行性。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和ASTER影像反演获得了1999—2008年的温度场,并选取了其中的3种地面覆盖类型(森林植被、土壤和植被(矮草)以及裸露岩石),从而去除了地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每种地面覆盖类型中扣除了当日天池气象站的平均气温,去除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得到了由火山热活动可能导致的温度热异常。结果显示,从1999—2005年,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度热异常伴随着扰动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自2005年以后逐渐下降,2006—2008年趋于稳定。这些结果与测震、GPS形变以及He同位素比值变化趋势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监测手段尝试性地纳入日常的火山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60.
通过D-InSAR技术获取了临汾水准两次巨幅形变异常期间的区域垂直形变场,结果显示:2009年2月20日至2009年10月23日,临汾水准所在的龙祠区域无明显变形,临汾市区南部出现的10~20mm的下沉区域为周边密集分布的多个电厂大量开采地下水所致;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12日,大部分区域变形量基本为零,在临汾盆地内部存在一些小的、空间上不连续分布的沉降区域。幅度约为10mm左右,此类型的沉降区域多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有关。基于InSAR的结果,表明临汾水准BN,测点的巨幅形变异常在InSAR形变图上无法显示,属于局部地区小范围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