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永久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蔡袁强  王军  郭林 《岩土力学》2015,36(2):437-443
通过对温州典型饱和软黏土进行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部分排水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部分排水条件下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排水条件下,与常规的围压保持恒定,偏应力单独循环作用下的三轴试验结果相比,循环围压的存在对饱和软黏土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均产生了的显著的影响。在相同循环应力比和循环次数下,试样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均随着循环围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常规的恒定围压循环三轴试验会低估高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的沉降。基于试样第10 000圈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分别建立了可以量化部分排水条件下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影响的经验公式,并用于预测饱和软黏土在交通荷载这种包含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的复杂应力条件下产生的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122.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日发生在黑龙江南部的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高加强西伸北抬及有台风活动的背景下,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西南风的增大导致暖锋锋生,暖锋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造成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锋生区附近存在CSI,锋生作用及CSI的释放,加强了沿着锋面倾斜向上的斜升气流及锋面次级环流,CSI导致的斜升气流的发展进一步触发对流不稳定,导致大范围的垂直上升运动,降水显著加强;暖锋云带内部探空分析显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对流发展。暴雨是由云团的后向传播造成的,强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降水效率高,雨强大,暖锋稳定少动,由暖锋锋生所致的对流单体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并沿暖锋自西向东传播,形成列车效应,暴雨中心一直有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45 d Bz且降水效率高的强回波活动,持续时间超过4 h,导致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累积量大。  相似文献   
123.
张博  邓玉芬  孙磊  王川 《海洋测绘》2013,33(4):69-71
海洋调查测量船上各作业设备间缺少统一的时间基准,极大影响了调查测量作业成果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北斗系统授时原理,利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设计了适用于海洋调查测量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实现了所有调查测量设备时间的统一。实际试验结果表明,该同步系统性能可靠、对保证调查测量数据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广州地铁超长水平冻结多参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耀东  赵毅鑫  周罡  孙磊  秦玮 《岩土力学》2010,31(1):158-164
广州地铁3号线天河客运站折返线工程是目前国内最长、开挖断面最大的水平冻结隧道工程。文中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中对盐水温度、土层温度、地表变形、冻土压力、隧道衬砌变形等多个参量的现场监测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冻结帷幕演化过程、冻结帷幕发展速度等;探讨了土层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冻土压力与土体温度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在积极冻结期,沿测温孔深度方向土体温度的变化梯度随冻结时间增加不断减小,土体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的特征;对比研究了冻结阶段、隧道开挖阶段和融沉阶段地表变形特征,并提出了缩短积极冻结期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5.
井间储层属性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到中后期的油藏面临的是搞清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问题,这个阶段的建模以储层属性模型为主。井间储层属性参数的预测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有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模拟两种。确定性方法主要是应用单井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水平井资料进行储层的预测。当确定性方法不能满足更多地层的预测时,就采用随机模拟方法,通常是将二者相结合起来进行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6.

利用甘肃临夏州6个气象观测站1968-2013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临夏州近46 a冰雹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年平均降雹次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受地形因素影响, 干旱山区降雹次数多, 川塬区较少。冰雹的年代际变化显著, 1970s、1980s是降雹的高峰期, 1990s至今降雹相对较少。春季开始出现冰雹, 秋季结束, 夏季降雹频次最大; 5月是降雹高峰期, 随后呈逐月下降趋势。一日中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14-21时(北京时, 下同), 19时左右发生冰雹的概率最大。降雹频次与海拔高度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通过冰雹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分析, 建立冰雹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 确定临夏州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系数, 采用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数量化方法, 借助ArcGIS软件进行栅格图层计算得到临夏州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图, 结果表明:临夏州冰雹风险区划总体上与降雹空间分布相对应, 同时受地形特点、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比例的影响, 由西南部到东北部,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7.

岩石风化是地球关键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不同气候区岩石风化过程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选取位于中温带气候区的哈尔滨英杰花岗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岩石风化程度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并结合磁化率和色度指标,对其风化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剖面整体化学风化程度较低(CIA值为56~68);Ca、Na、K等活动性较强元素随风化作用的进行表现为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也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揭示了即使在中低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下稳定元素也容易迁移。Si/Al和Ti/Al比值指示半风化层和腐泥岩层为原位风化产物,而顶部的氧化土层则可能受外来物质的影响。化学风化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特征,这种异常的风化规律是由后期物理风化对其原有化学风化的叠加改造所致。对风化环境的多指标分析表明,在风化剖面形成后,区域气候逐渐变干,化学风化向物理风化转变,温差风化及冰劈作用形成大量裂隙导致原有的风化剖面被改造,并最终形成了研究区独特的风化模式,这为解释中温带气候区干冷环境下花岗岩风化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8.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高温地热资源, 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干热岩温度除深部钻探手段外无法直接测量, 但是可以通过大地热流、居里面埋深、酸性岩体分布、壳内低速高导体及构造应力场等指标间接反映地下的热异常.辽宁省大地热流值高值点主要分布于辽阳-海城-盖州一带, 其次为下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辽宁省居里面隆起区绕辽北拗陷区呈环状分布, 隆起中心居里面埋深均在18 km以浅.高放射性花岗岩主要为早白垩世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辽东及辽南地区.海城东西两侧约40 km范围内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体, 埋深10~20 km.区内张性断裂以NE-NEE向为主, 郯庐断裂带为贯穿辽宁省的NE向岩石圈断裂, 大型NE-NEE深壳断裂主要分布于辽东地区.通过对辽宁省干热岩资源赋存指标的分析, 结合中国干热岩资源的分类, 初选出鞍山-海城一带作为高放射性干热岩资源靶区及下辽河盆地作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靶区.  相似文献   
129.
罗家窝棚组是哈尔滨地区的第四纪下限地层,其岩性是紫红色砂砾石,被认为是冰碛物堆积。早期的区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岩性描述,对于其它地层属性,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的认识尚未涉及。为此,本文选择黑龙江五常拉林镇罗家窝棚村层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展开综合研究,以揭示其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这套砾石分选和磨圆较差,风化程度很高,无定向性排列,砾石成分以陆源碎屑岩(砂岩和粉砂岩,44.2%)和花岗岩(37.4%)为主,其次为凝灰岩(11.2%),石英质、闪长岩、流纹岩和玄武岩等少量出现。重矿物组成以赤/褐铁矿占绝对优势(87.5%),其次是白钛石(5.0%),其它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罗家窝棚组中的细颗粒碎屑以及泥质基质经历了很强的化学风化过程,是初次循环的结果。砾石岩性和地球化学组成共同揭示了这些碎屑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母岩,但中性和铁镁质母岩也有少量贡献。综合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地层属性,本文认为罗家窝棚组地层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洪积物堆积,而非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冰碛物。这项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早更新世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等地质事件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水系演化研究是揭示流域地貌—构造—气候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是否发生流向反转存在争议。自动定量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在源区识别和古地理重建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为此,本文利用TIMA技术对位于松花江T2阶地的哈尔滨荒山岩心沉积物进行重矿物及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以深度62.3 m为界,岩心上、下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例如,锆石、磷灰石、金红石、榍石、石榴石、钛铁矿、铁磁矿物和硅铁矿)及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62.3 m以上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是闪石类+帘石类+榍石+铁磁矿物,硅铁锂钠石在上段地层中出现,全岩矿物地球化学元素较为稳定,波动幅度较小;62.3 m以下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是闪石类+帘石类+钛铁矿+榍石,方解石、铬铁矿、蛇纹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仅在下段地层中出现,全岩矿物地球化学元素波动幅度较大。TIMA重矿物和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反映了岩心沉积物的物源发生明显变化,进而指示了松花江的水系演化。结合在依兰发现的河湖相地层,我们提出了松花江水系演化的新模式。早更新世时期,佳依(佳木斯—依兰)分水岭将松嫩水系和三江平原水系分隔开,作为松花江上游的牡丹江向东流经依兰—通河—哈尔滨,最终注入松嫩古湖。在0.94 Ma B. P.之后,松辽分水岭局部隆升,古松花江发生反转,从西向东流至通河—依兰地区形成古大湖。湖泊水位不断升高致使湖水溢流切穿佳依分水岭,形成现代松花江水系的基本格局。这挑战了以前的向源侵蚀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的水系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