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543篇
地球物理   565篇
地质学   1885篇
海洋学   502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目前测绘市场的划分和简单分析,阐述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测绘产业应适当调整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Ⅱ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45.
通过实验确定了ICP-MS检测饮用水中Fe的质量质量浓度方法。检测方法的检出限(DL)和精密度(RSD)分别达到3.29ng/mL和4.49%(n=12)。  相似文献   
46.
47.
结合上海地区的诸多地铁建设工程实例,分析和介绍了围绕地铁建设和地铁维护保养的多种类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合理安排监测内容、监测手段和监测频率的基础上,指出监测资料分析是把握监测质量、反馈施工信息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8.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vibrational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n hydrogen-bonding between acetone and water comprises both experimental Raman spectra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n structures of various acetone/water complexes with changing water concentrations. The optimised geometries and wavenumbers of the neat acetone molecule and its complexe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ab initio method at the MP2 level with 6-311+G(d,p) basis set. Changes in wavenumber position and linewidth (fullwidth at half maximum) have been explained for neat as well as binary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of the reference system, acetone, in terms of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Raman data with ab initio calculation leads to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changes in the spectral features in terms of hydrogen bonding.  相似文献   
50.
采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1°、覆盖全球共360×181个格点,时间分辨率为1 d,时间起止为1954年至今。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6.6级地震天体引潮力变化和OLR逐日时空演化背景图像。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由高峰(6月20日)→低谷(6月30日)→高峰(7月5日)的周期变化过程由低谷向高峰时段,可能显示引潮力对发震构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断面的滑动。②+新源6.6级地震前后,亮温区域出现: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发震→小范围增温的变化过程,即6月25日在震中东北出现小范围的亮温现象,6月26日起亮温区域范围增大,强度增强,6月28日亮温异常范围和幅度减弱,6月29日亮温异常消失。6月30日发生了新源6.6级地震。而7月1日又出现亮温,可能与6月30日的6.6级地震及其后面余震的发生有关。该过程与岩石在受力破裂过程具有相似性,即岩石挤压→岩石微破裂→岩石破裂扩展→破裂终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