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贡嘎山山地发现有24条石冰川,主要类型有山麓型石冰川、山谷型石冰川、槽谷瀑布型石冰川和半覆盖型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4800m之间的西北坡。阐述了各类石冰川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条件。  相似文献   
82.
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气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汛期逐日降水量场的EOF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气季节特征。河南省主汛期出现在江淮梅汛之后,称暑汛较合适。暑汛期降水出现明显的南北与东西方向上的反相振荡;尤其是从小暑到大暑,季风雨带从沙河以南,北跃到黄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是东亚季风重要的气候特征,表明梅雨结束后,中国东部的主要雨带不是一跃而至黄河以北,而是阶段性地逐次向北跳跃的。对暑汛降水气候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东亚季风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3.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获悉,这个队以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实施的小秦岭5个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发现黄金资源量42.6吨。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景泰地震台记录到的几种异常地震波形的形态特征及随时间分布特征,采用测震学的方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各个阶段的异常波形出现的数量、类型和振幅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前,异常波形数量明显地呈平静一密集交替出现的现象;临震前各种异常波形的数量增多,振幅增大,异常持续时间增长,震后异常波形很快衰减并消失.与其他前兆对比,可以认为异常波形的出现可能与景泰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根据该类波形的变化特征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85.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相似文献   
86.
雷正翠  夏文梅  周霖华  吴焕勤  姚丽娜  张备 《气象》2009,35(12):118-125
利用常州基本观测站1952-2007年长序列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常州雷暴的变化规律、周期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日数年代际间差异显著.(2)雷暴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9倍;雷暴日数总体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占总雷暴日数的66.8%.(4)月际变化差异大,雷暴集中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为雷暴高发月.(5)从日分布来看,傍晚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下午,上午出现最少.(6)常州年雷暴日数分布主要表现为12a(年代际)震荡周期贯穿在整个56年里;1952-2004年存在着非常明显7a左右的次周期特征;1968-2007年还存在3~4a的小周期特征.(7)常州雷暴的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一般在30~65dBz之间,回波顶高为6~17km.(9)常州雷暴雷达回波移向主要有五类:西南东北向、东南西北向、西北东南向、旋转、局地生成.另外对常州雷雨大风和冰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7月为雷雨大风最高发月;5月和7月为冰雹最高发月.  相似文献   
87.
For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We studie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in the period of 1991 to 2008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model,and calculated Kuroshio onshore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ECS at the minimum of 0.48 Sv(1 Sv ;106 m3/s) in summer and the maximum of 1.69 Sv in winter.Based on the data of WOA05 and NCEP,The modeled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Kuroshio transport east of Taiwan Island decreased since 2000.Lateral movements tended to be stronger at two ends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CS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segment.In addition,we applied a 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 to determine the exchange zon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shelf water of the ECS.The result reveal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of-0.78) between the area of exchange zone and the Kuroshio onshore transport at 200 m isobath in the ECS.This conclusion brings a new view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Additional to annual and semi-annual signals,intra-seasonal signal of probably the Pacific origin may trigger the events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xchange in the ECS.  相似文献   
88.
89.
“生命最后时光完成的水下传奇,海洋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丰碑——记《水下印象》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  相似文献   
90.
在新疆16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珍稀物种和独特自然景观的特殊地域,其动植物种类繁多,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重点保护动物48种.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新疆自1980年以来,陆续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7个,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千米.其中天池自然保护区是天山东部代表;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是阿尔泰山的“缩影”;布尔根河河狸保护区是我国惟一的河狸生息的地区;托木尔峰保护区是高山林型综合性保护区,是研究冰川的重要基地;巩留云杉保护区完整原始的云杉林世界罕见……一个个保护区就是一座座“大自然纪念碑”,她们以美丽动人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提供了一座座研究大自然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