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干热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顷麦浪,丰收在望。这时,如果突然刮起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偏南风,连续几天功夫,就会使小麦叶片凋萎卷缩,麦芒炸开,穗子发灰,籽粒干瘪,产量下降,丰收就成了“风收”,群众把这种受害后的小麦籽粒,形象地比喻成“雀舌头”,千粒重大大降低,可减产10—40%。 干热风为什么对小麦生育后期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小麦从灌浆到成熟阶段,植株体内物质的合成、转化和运输都很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果遇到了干热风,在高温、低湿和风综合影响下,植  相似文献   
12.
13.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8门10纲46科106种,其中软体动物49种,甲壳类36种,多毛类10种,其它类11种。生物量优势种和密度优势种都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03.09g/m2,平均密度是196个/m2。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本次调查发现了69种本地新种;对比国内6个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属于中等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红树林区。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的关系,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隆林县1958~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隆林县近53a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隆林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秋、冬季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资料以及FY-2G卫星TBB产品资料,对2016年4月10日崇左市强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层低槽加深东移、中层干冷空气侵入、低层冷切南压和急流发展以及冷锋南压是该次强风雹天气的有利背景条件。中低层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和低层假相当位温锋区的重叠区域具有强的层结不稳定,并与两次强风雹发生时间和落区对应较好。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和强垂直风切变为强风雹天气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潜势。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大值区以及大水平梯度区对两次强风雹天气系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强风雹地点与对流云团的TBB低值中心未有较好对应,而对流云团产生的强降雨中心与其TBB低值中心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输运方程和考虑自作用时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出发,利用简正模展开的方法推导出泵波在反射区域激发出热自聚焦不稳定性(thermal self-focusing instabilities,TSFI)所需电场阈值以及其增长率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并估算了TSFI激发阈值及所对应的有效辐射功率(ERP)的量级.随后利用三维垂直加热的理论模型,结合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2)和中性大气模型(MSIS-E-00)给出的背景参数,数值模拟了大功率高频泵波加热电离层时泵波反射区域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因TSFI而产生的变化及发展的过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背景参数对较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频泵波的加热阈值达到或超过百毫伏每米的量级时,即可激发TSFI,发展出大尺度电子密度及温度不均匀体,这些不均匀体内的密度耗空约为4%~10%,而电子温度剧烈增长,到达背景温度值的1.6~2.1倍;且在相当的加热条件下,背景电子温度越低、电子密度越小,加热效果越显著;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即扰动逐渐趋于饱和,且电子温度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饱和状态.本文还对泵波反射高度处的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并求得其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表明:TSFI发展出的大尺度不均匀体满足幂律谱结构,谱指数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趋于稳定,白天与夜间的幂律谱指数区别不大,但电子密度与电子温度的幂律谱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高系统提供了多个通道的观测数据,给定位和测高带来冗余信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无需控制点支持的干涉测高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推导了定位与测高方程组,采用一阶近似进行了误差敏感度分析,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1)可以直接采用误差理论分析结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提供支撑;(2)测高精度对系统干涉相位差的误差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9.
20.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一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