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整装勘查区内,是西藏首例超大规模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Au、Ag)矿床。目前,矿床的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正同时展开,本文采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系统的钻孔地质编录,对编录中新发现的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同位素测年。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模式年龄为(120.2±1.0)Ma;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的模式年龄分布在117.8~119.4 Ma范围内,平均模式年龄为(118.5±0.8)Ma,等时线年龄为(119.0±1.4)Ma(MSWD=0.34)。成岩成矿年龄近于一致,成矿略晚于成岩年龄,表明二者属于同一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辉钼矿187Re的含量分布于230.47~1226.6μg/g,指示成矿物质具幔源特征,暗示铁格隆南巨量金属物质的聚集可能与壳幔边界岩浆作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铁格隆南成矿作用与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一同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该系统的形成无疑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21个测站1971~2011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及安康和石泉2000~2011年逐日库流量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及重标极差R/S分形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日面雨量极大值均发生在7月;20世纪80年代为汉江上游流域丰水期,90年代为明显少雨期,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逐渐增长,突变点为2005年,面雨量总体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9月,且日面雨量在50.0 mm及以上的强降水,仅7月就占了一半以上;7月和9月发生3 d以上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次显著偏高,20世纪80年代为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发期,90年代频次明显下降,21世纪以来频次明显增多,这与汉江流域汛期面雨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相一致。另外,Hurst分形指数为0.690,表明未来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具有持久性和长效记忆效应,未来雨量虽仍存在着增加趋势,但其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3.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天祝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来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天祝县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足迹为0.02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7.1hm2,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24.
高黎贡山南段主要热泉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应用水化学同位素技术,对高黎山南段主要热泉成因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认识。研究区热泉水为低矿化、碱性、Na-HCO3型水;热泉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起源,循环速率较快,水岩作用不充分,径流环境多处于相对开放的氧化环境之中。以黄草坝泉、三官泉特征比较明显;地下水补给区主要位于泉点附近高程在1800 m的区域范围之内,为附近区域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存在浅层、深层两种混合作用形式,黄草坝泉、三官泉现代大气降水混合比在90%以上;热泉热储温度为100~200℃,循环深度在2000~4000 m。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128.
129.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中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矿床,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现已累计查明和控制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储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笔者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386个钻孔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按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圈定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对厚大矽卡岩型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分布及产出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甲玛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1矿区中部斑岩接触带;2矿区南部铜山滑覆体内;3矿区北西部牛马塘一带。对于不同部位的厚大矿体,其控矿因素各不相同,按主要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岩体接触带控矿、滑覆体构造控矿和背斜核部构造控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的探讨,建立了相应的岩浆-构造控矿模式,对于完善甲玛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矿山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基于三维地质环境,综合白象山矿区积累的地质资料和物探成果,首先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详细刻画了白象山矿区的三维地质结构;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三维空间分析手段对三维控矿因素进行定量挖掘,提取了多种三维控矿因素;最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三维成矿定位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三维成矿定位预测能很好的定位出已知矿体,同时显示,在已知矿体北部及东部的深边部具有较高的成矿概率,可作为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探的靶区。因此,人工神经网络三维成矿定位预测对于白象山矿区的应用是有效的,可服务于新老矿区的深边部三维成矿定位预测,同时可为隐伏矿、盲矿的成矿预测和优选靶区提供定量、定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