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42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37篇 |
海洋学 | 34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EOF)????????????????(REOF)???????????43???????????п????????????????????????????????????????????仯??????????????????????????????????????????????????????????500hPa???????糡?????????????????????????????????????????????????????????500hPa???????????????????????????500hPa????????????????????????????????????????????????????????????????????????????????????????????????????????????????????????????????????????????????????????????????????????????????? 相似文献
82.
周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6,19(2):13-15
对吞吐式有限记忆高空温度预报系统制作的1993年2~8月高空温度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预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春季高空温度预报的插值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3.
桑沟湾楮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生态学特征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31g/株,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594.61~3255.03 g/m2,大叶藻高度和湿重的周年生长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于一致,呈正相关性;大叶藻生长环境水温为5.3~25.6℃,平均温度16.3℃;盐度为28.9~31.3,平均盐度30.6;底质类型为砾砂.大叶藻根茎、叶鞘和叶中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68%±1.27%、33.78%±3.06%、37.01%±1.86%,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0.63%、2.79%±0.81%、3.10%±0.81%,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28%±0.04%、0.51%±0.10%、0.48%±0.07%.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UNUSUAL DISTRIBUTION OF TRITERPANE AND STERANE TERRESTRIAL BIOMARKERS IN YACHENG CONDENSATES FROM YING-QIONG BASINS,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densates from the Yacheng Gas Field, Ying-Qiong Basins, have unusu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distribution dominated by terpanes and steranes derived from higher-plants. Pr/Ph ratios (6- 11 ) are very high. Drimane, cadinanes and homocadinanes exist in high concentration. Anomalously abundant 18α(H)-oleanane and remarkably abundant bicadinanes are present in Yacheng condensates, while 17α( H)-hopanes are in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 Taraxastane and significantlyabundant 17α(H)-diabopanes occur in the condensates. In addition, a number of C29 and C30 unknown pentacyclic triterpanes were monitored in the condensates, some of which are abundant. The unknown compounds may be terrestrial biomarkers or their occurrence may suggest a sub-oxic (dyacrobic) clay-rich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29 homologues are relatively predominant in regular and rearranged steranes. The concentration of diasteranes i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gular stera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acheng condensates are indicative of terrestrial source input. Based on condensate-condensate and con-densate-rock correlations, combined with results of studies on sedimentary facies. Yacheng condensates may be sourced from Yacheng and Lingshui Formation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The maturity of Yacheng condensate is relatively high, at late oil window stage ( corresponding to 0.9 % - 1.3 % R0 ),based on sterane and terpane maturity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86.
在深入了解北斗卫星通信功能流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北斗卫星传输技术的优势,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器,开发了由野外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层、北斗通信系统、信息管理平台三部分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典型地面沉降区、矿山形变区的示范应用情况,深入分析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实时传输技术的应用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87.
邵军;段志强;周毅;茹晓娟 《东北测绘》2013,(4):112-114,118
以MapGIS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以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为后台,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城镇地籍建库的方式、建库流程,再列举了在建库过程中遇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建成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MAPGIS地理信息平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成果。最后介绍了MapGIS地理信息平台的下数据库实现功能如地籍数据格式转换功能、图形与信息检索查询、ACESS数据导入与影像挂接、统计分析与成果输出、日常办公及查询统计等功能。 相似文献
88.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 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为7.8~26.1℃。结果显示, 移植底质可定性为粉砂质;移植大叶藻的有性繁殖期为2012年4~8月; 无性繁殖在秋季达到高峰; 密度在6月和9月分别高达411茎枝/m2和481茎枝/m2; 高度与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7 份。与2009年青岛湾天然大叶藻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 移植大叶藻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天然大叶藻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移植大叶藻的生长状况良好, 同时说明根茎棉线绑石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89.
周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6,19(4):11-14
利用西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首次揭示了越赤道气流对新疆天气,特别是中期异常天气过程影响的事实,并结合北半球大型环流系统的演变进行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90.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平原区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将多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别与PS-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场形变信息进行耦合研究,查明地面沉降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东部、北部以及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52mm/a,区域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2)地面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性,沉降区多位于几大活动断裂交接部位的沉积凹陷地区,与第四纪沉积凹陷十分吻合。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区域,地面沉降剖面线上表现出明显的转折或突变,断裂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十分明显。(3)地面沉降分层沉降量与对应层位上黏性土占比呈正比例关系,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与平原区的地层结构及可压缩黏性土层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范围整体由北西向的单一结构区向南东方向的多层结构区扩张。沉降速率大于50 mm/a的沉降区大多分布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100 m的地区,几大沉降中心与黏性土层厚度较大地区吻合较好。(4)第二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100~180 m)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沉降中心与该层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高度吻合,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