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data with rain gauge data and further to use this TRMM data to drive a Distributed Time-Variant Gain Model(DTVGM) to perform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in the semi-humid Weihe River catchment in China.Before the simulations,a comparison with a10-year(2001-2010)daily rain gauge data set reveals that,at daily time step,TRMM rainfall data are better at capturing rain occurrence and mean values than rainfall extremes.On a monthly time scale,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MM and rain gauge rainfall data are found,with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R~2 varying between 0.78 and 0.89 for the individual stations.Subsequent simulation results of seven years(2001-2007)of data on dail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confirm that the DTVGM when calibrated by rain gauge data performs better than when calibrated by TRMM data,b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mulation driven by TRMM data is better than that driven by gauge data on a monthly time scale.The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TRMM rainfall data are more suitable for monthly streamflow si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and that,when the effects of recalibration and the results for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the TRMM 3B42-V7 product has the potential to perform well in similar basins.  相似文献   
52.
FMRFamide是神经肽家族的一类重要代表成员,参与无脊椎动物的多种生理调控过程。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神经肽FMRFamide的Na+通道受体(Sp FaNaC)的cDNA全长共2 09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 782 bp,编码一个由5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 N端无信号肽,具有2个跨膜区;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头足纲、腹足纲和双壳纲相似性较高,聚类为姐妹支。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到SpFaNaC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视叶、脑,其次是心脏和副缠卵腺。SpFaNaC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阳性信号存在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细胞体、视叶深层视网膜的内颗粒细胞层和外细胞颗粒层、食道上神经团的各亚叶,尤以交界区最为集中。同时,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观察到神经肽FMRFamide主要分布在视叶的中央髓质区、边缘髓质区、内细胞颗粒层和外细胞颗粒层;食道上神经团的阳性信号较少,主要集中为亚叶交界处。实验结果为研究虎斑乌贼FMRFamide及Sp FaNaC的生理功能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中西部环境恶劣,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强烈,近40年来气候和水循环变化显著.降水实测数据匮乏是该地区地表过程研究的一个瓶颈.近6年来,我们为该地区设计并建立了降雨的南北观测断面和东西观测断面,获得了暖季(5~9月)的小时分辨率降雨数据.南北断面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河谷延伸到高原腹地的双湖县,共31个站;东西断面从高原西边的狮泉河延伸到中部的那曲,共22个站.该观测数据已应用于阐明高原中西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典型格点降水产品的质量,支持区域气候模式的开发,揭示夏季的湖气相互作用过程.该观测数据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公布.  相似文献   
54.
利用六盘山区5个气象站(原州区、西吉、六盘山、隆德和泾源)1989—2018年和彭阳气象站1999—2018年能见度资料以及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六盘山地形云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布设的雾滴谱仪和六盘山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六盘山区雾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及典型雾过程中雾滴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雾具有明显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六盘山气象站年平均雾日数为118.5 d,是六盘山区雾高发区,六盘山区雾发生日数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发生日数最高的月份为9月,08时是一天中雾发生最多的时段;冻雾主要发生在11月8日至翌年4月22日,暖雾主要发生在5月5日至10月11日;六盘山气象站典型冻雾和暖雾在成熟阶段持续时间长,发展和消散持续时间短,且在成熟阶段雾滴谱谱宽拓宽,其平均粒子数浓度为4.58~107.57个·(cm)-3,液态水含量为0.001~0.049 g·m-3,平均有效直径为3.75~12.22μm,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和有效直径均小于南京、湛江、茂名等地;冻雾从发展到消散阶段粒子数浓度均大于暖雾...  相似文献   
55.
王瑾  张镭  杜韬  李燕  岳治国  李金辉  周旭  陈闯  丁婕 《高原气象》2022,(5):1348-1366
利用探空检验毫米波云雷达的测云能力时,探空气球的漂移偏差造成二者观测的误差不可忽视。因此,在二者探测云结构对比时,提出筛选二者样本的时间匹配和空间匹配原则,可有效减小探空气球漂移偏差引起的误差。通过分析西安泾河气象站2017年8月17日至2018年12月31日长达508天的探空和毫米波云雷达观测的共406组云底和云顶高度样本,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筛选探空和云雷达的云高样本时,二者观测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有效减小探空漂移引起的误差。二者观测的云底和云顶高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从未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本的0.70和0.66提高到0.98和0.97,均方根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2009 m和2148 m减小到602 m和708 m,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从未使用的47%和47%降低到14%和9%。筛选样本时仅使用时间匹配原则就可以大幅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关系数从未使用的0.35提高至0.86,时间匹配原则筛选样本对于提高二者观测云底高度的一致性非常有效。在筛选二者观测云顶高度时,必须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匹配原则才能有效提高二者观测一致性。无论有没有使用时空匹配原则筛选样...  相似文献   
56.
周旭  安裕伦 《贵州地质》2007,24(3):226-229
CBERS-CCD数据波段间是否配准,尤其是第5波段与其它波段间是否存在空间位移,相关研究还少见报道。通过科研项目支助实验研究,得到①CBERS-1 CCD原始数据第5波段相同地物特征点相对其它波段向南移动0.84km,向东移动0.83km;②CBERS-2CCD原始数据第5波段相同地物特征点相对其它波段向南移动0.74km,向东移动0.11km;③利用CBERS-CCD数据开展应用项目研究,尤其是用到第5波段数据时候,必须重视波段间客观存在空间位移问题。  相似文献   
57.
利用星团谱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分析了7个BCDG的光学谱,研究蓝致密矮星系(BCDG)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能源机制和尘埃分布情况.星族合成结果不仅能够解释BCDG的主要观测特征,解决BCDG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揭示了BCDG的一些未知的特性.谱合成结果表明:BCDG是年老的天体,其内部较早已经有恒星形成发生,恒星形成呈爆发式的,在t=5×107~109yr时的恒星形成率较高,最近(t=107yr)的恒星形成率开始下降;光谱分析显示大量大质量的年轻恒星提供了BCDG中心区的主要能源.利用扣除恒星吸收影响的发射线光谱,计算了发射线产生区的内红化值,发现它明显大于由连续谱计算得到的内红化值,这种差异的可能解释是BCDG内部尘埃对连续谱和发射线的产生区遮挡程度不同.最后,比较了BCG和BCDG星族合成结果,提出了矮星系间一种可能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58.
陈小琥  周旭  陈军 《测绘科学》2006,31(1):96-97
分布式GIS是解决跨平台、跨地域实现多软件平台及远近程数据与系统互操作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若干个主要分布式GIS的实现技术手段和方案,探讨了各技术方案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入云进行观测是目前获取云粒子微物理特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引进美国DMT(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公司的云粒子图像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由于其配套软件不能输出逐个粒子的详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云粒子图像探测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基于解析粒子图像原始数据,对粒子图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粒子形状几何特征将粒子形状分为8类(微小、线状、聚合状、霰状、球状、板状、枝状和不规则状)。利用2018年12月—2019年3月河南省3次冬季航测获取的灰度CIP探测数据,分析云粒子形状及各形状粒子面积的统计特征,并对比基于不同形状粒子的质量-尺度关系与将所有粒子视作球形液滴计算所得的粒子水凝物含量,发现后者超过前者约1个量级。  相似文献   
60.
2014年8月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位于震源中心地带的甘沟流域受地震影响,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质增加,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增大,对沟口集镇造成威胁。本文基于对甘沟流域野外实地调查,综合考虑降雨对震后泥石流的影响,选取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日最大降雨量、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等7个评价因子,通过调整分辨系数为0.227 2的灰色关联法确定其客观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泥石流危险度,对其进行危险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震后甘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属中度危险,诱发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