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9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周斌 《地下水》2012,(2):42-44
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省份,主要城市多依河流分布。城市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资源。随经济的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省内主要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省内的主要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现象进行了分析,目的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周斌 《地球》2012,(4):174-175
钻探技术在超前地质勘探预报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地质信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3.
基于多参数差分相关的海洋时序观测数据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海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观测的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降低实测数据的不确定性,该文以海水CO2分压测算的关键因子温度和盐度的相关实测数据为例,针对仪器平台能够进行多参数同步观测的特点,在假设观测指标的变化在较小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一平稳过程的基础上,通过ADF平稳性检验理论证实了大部分原始观测序列满足二阶差分平稳性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序列差分统计特征的测量数据不确定性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离异点数据进行识别和多参数差分相关联合滤波的算法。与常用滤波算法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新算法能够有效融合参数间的相关信息,降低序列的不确定性,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始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84.
付庆龙  潘响亮  周斌 《中国沙漠》2012,32(5):1379-1383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80 ℃处理下沙漠边缘土壤腐殖酸荧光性质及其与Cu(Ⅱ) 络合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导致类富里酸的发射波长发生蓝移,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它们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g Ka)降低,结合常数(lg Kb)增加,腐殖酸中参与Cu(Ⅱ) 络合的荧光基团和位点数增多。研究表明,干旱区高温环境会导致腐殖酸结构及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Cu(Ⅱ) 在土壤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85.
渤海新构造运动及其对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新世晚期(大约5.2 Ma B.P.)以来,渤海海域盆地进入裂后构造活动最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时期,致使渤海海域沉降沉积中心迁移、玄武岩喷发、地震频繁活动、深大断裂继承性活动和大量晚期断裂的生成.该期构造运动海域强度明显高于相邻陆域,呈现出幕式活动的特征.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下,渤海海域含油气盆地形成了一批大型浅层背斜圈闭,油气输导体系得到优化,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油气幕式充注成藏.本文以PL19-3油气藏为例,初步总结了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油气晚期快速动态成藏的模式.  相似文献   
86.
广西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广西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系统及其应用效果。系统基于ArcGIS地理信息平台,集成了丰富的地震背景基础数据。地震发生后,该系统随即根据类型库进行模式识别和系统分析,5 min内即给出震后趋势的初步研判结果,并自动生成会商纪要、应急指挥图件和震情汇报材料,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系统已在广西地震应急与地震现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7.
使用广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6月-7月广西平果ML1.0-3.0震群162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系统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震震级、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应力降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的线性关系;地震应力降、视应力与震源破裂半径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与地震矩成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获得各参数的定标关系相近,尤其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后,与浙江珊溪水库地区的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其他地区的应力降及视应力降相比较,本研究区属于低应力释放地区,但由于此次研究的地震事件时间跨度较短,且时间段比较集中,对该地区的应力释放水平还需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88.
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于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检验古人类遗址区域是否发生过燃烧事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对南非开普敦Wonderwerk洞穴、以色列Qesem洞穴、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以及湖北黄龙洞等地古人类用火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和归纳总结,认为探讨一个遗址是否存在古人类主动用火时,首先要获取该遗址的文化考古和地层资料,确定是否曾发生过燃烧事件,然后分析是何物质发生燃烧,以及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分析表明,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可以确定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用火信息,多种方法的结合才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选择宏观形态分析初步判断有火活动的区域,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碳含量分析等地球化学手段确定火事件发生的确切证据,再利微观形态及微地层分析对完整沉积物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其就地用火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古人类用火的完整证据链。由于碳稳定同位素在植被、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方面的广泛应用,在古人类用火研究引入这一技术手段,可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9.
乔新星  周斌  韩奎  潘亮  王峰  赵焕强 《地质通报》2019,38(9):1417-1430
日多地区米忍岩体位于冈底斯南带东段,2件锆石U-Pb测年样品显示其形成年龄为54.9±1.6Ma和48.6±0.5Ma,岩石SiO_2含量为60.18%~71.53%,全碱含量为5.85%~7.49%,K_2O/Na_2O值为0.58~1.05,里特曼指数在1.79~2.30之间,属钙碱性岩石,A/CNK值为0.85~0.95,投图显示为准铝质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U)相对富集,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Nb、P、Hf、Ti)相对亏损,弱负Eu异常,具火山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176Hf/177Hf平均值为0.282945,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较年轻(613~719Ma),εHf(t)值为2.74~10.47,表明其岩浆源区以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为主或有地幔物质参与了成岩过程,据C/MF-A/MF投图分析,可能为基性或铁镁质岩浆底侵,导致中下地壳的物质发生熔融,这些特征均表明,日多地区始新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回转、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90.
龙滩水库蓄水后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龙滩库区2006年9月30日至2013年5月26日发生的3682次地震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利用FOCMEC方法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反演了ML2.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并综合龙滩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渗透条件等资料,探讨了地震活动类型与库区蓄水过程的关系,获得以下认识:(1)龙滩水库蓄水后的地震活动主要丛集在罗妥、八茂、拉浪、坝首和布柳河5个深水区,地震类型以逆断为主,正断和走滑也占有一定比例.蓄水初期,库区地震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约4年3个月后,地震主要发生在浅部地层中,并大多为逆断型地震.(2)5个地震丛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W—SE为主,倾角均较小,中等和最小主应力分布较凌乱,在此构造应力环境中,龙滩库区主要断裂整体上呈现走滑运动的性质,局部伴生不同程度的逆倾滑或正倾滑运动分量.(3)库区深、浅部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性质之所以会随蓄水过程发生变化,可能与深、浅部构造应力环境、岩体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能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