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巍 《国土资源》2005,(12):28-29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土地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大量土地特别是耕地被占用.像很多开发区开而未用,使大量土地被闲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给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战略的高度着手,加强新时期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切实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42.
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环境要素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的温、盐、溶解氧、叶绿素和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1999年航次期间珠江较大的径流量,1999年冲淡水的扩展范围要大于2009年。1999年夏季珠江口水体存在较强的盐度层结,而2009年夏季受较小的珠江径流量和热带风暴浪卡的共同作用,水体盐度层结较弱,0—5m层水体垂向混合良好。两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溶解氧(DO)的分布较为相似,而底层溶解氧的分布则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口西岸浅滩区和河口口门外。1999年河口西岸浅滩区DO小于3mg.L-1,河口口门外DO在4—5mg.L-1之间,2009年河口西岸浅滩DO大于5mg.L-1,河口口门外DO小于3mg.L-1。1999年夏季伶仃洋海域内较强的盐度层结是其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主要原因,2009年夏季强化的垂向混合使得表底层溶解氧得到了及时交换,阻碍了西岸浅滩区底层低氧环境的出现,而盐度层化和浪卡带来的浮游生物的耗氧作用可能是口门外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Ƶ��θ������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棬??????????????????η??????????????????Σ????????????????????????????θ?????????????????κ???????????????????????б?????????????????????θ??????????θ???????????????????????С??????θ????1 000 m?????????????0??5 mGal?????????????????????????????????Χ?????????θ??????????????????????????????????????????????????????????????????????????????  相似文献   
44.
运用三层嵌套网格的ROMS模式较好地模拟了2009年冬季珠江口的主要水动力过程和盐度分布。结果表明,珠江口盐度层化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特征,涨潮时表底层盐度差较小,层化较弱;落潮时层化较强。利用势能异常变化平衡方程分析影响层化的贡献项,结果表明势能异常的平流项和应变项是影响珠江口势能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对层状黄铁矿体的叠加作用对其成矿起了重要作用。区内同时发育有大量与成矿岩体岩性相似的未成矿侵入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找出成矿侵入岩的判别标志和侵入岩成矿与否的原因。本文对区内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的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主量元素分析以及造岩矿物电子探针测试工作,结果显示,九瑞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相对集中,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8.2±1.8Ma至148.0±1.0Ma之间,未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9.0±1.3Ma至149.6±3.0Ma之间,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基本相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二者的SiO2以及其它9种主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或有很大重叠,表明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主要岩石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通过造岩矿物成份计算了岩浆开始固结的温度和侵位压力,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69℃与未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23℃在误差范围内大体一致,但成矿侵入岩的温度变化范围(580~915℃)明显大于未成矿侵入岩(656~796℃)。侵位压力方面,未成矿侵入岩的压力值(平均5.7kbar)显著大于成矿侵入岩(平均1.4kbar)。因此我们认为,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相比,前者经历了更为显著的减压过程,该过程也许对形成岩浆热液矿床非常重要,可能是产生独立热液相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且能够在岩体内及围岩中造成大量裂隙,为热液循环提供通道。但是,数据同时显示,并非经历了显著减压过程的侵入岩都能够成矿,最终成矿与否是受到不同阶段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的,因此显著减压并不是成矿的充要条件,而更可能是前提条件。由已获得的未成矿侵入岩数据来推测,在九瑞地区,侵位压力大于4kbar的中酸性侵入岩,成矿潜力可能较小。由黑云母成份估算的氧逸度显示,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变化较大并且覆盖了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范围,但是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均没有超过HM(Fe3O4-Fe2O3)缓冲线,而成矿侵入岩中有一半左右的数据点高于该缓冲线,表明较高的氧逸度对成矿更为有利,在九瑞地区,氧逸度高于HM(Fe3O4-Fe2O3)缓冲线的侵入岩,其成矿潜力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重力卫星数据构建的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CHAMP03S(140)、ITG-Grace2010s(180)、GO_CONS(240)、GOCO02s(250)的内符合精度,还与综合性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进行了比较。然后,选用我国范围内854个AB级GPS/水准点,检核各模型分阶次确定的高程异常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以体现其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以重力卫星数据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能以较高精度来表征重力场的中长波部分,与EGM2008模型的精度相当。在我国范围内,计算似大地水准面都能够达到米级精度,其中GOCO02s(250)模型精度最好,能达到0.5m的精度。  相似文献   
47.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对原来所有的测绘成果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实现我国常用坐标系的测绘成果和相关产品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系统转换,需要研究确定我国常用坐标系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对几个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常用坐标系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间的高、中、低三种不同精度的转换关系,统计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48.
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可用椭球状孔隙模拟,用椭球的长短轴之比定量描述这类孔隙的纵横比.笔者利用Berryman散射模型方法,得到孔隙度、流体饱和度、孔隙纵横比与泊松比、速度、密度的关系,通过一个砂泥岩界面的理论模型的AVO正演模拟,探讨孔隙纵横比对AVO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具有相同矿物成份和孔隙度的岩石,由于椭球状孔隙的纵横比不同,导致反射系数(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也不同.随着孔隙纵横比的增大, AVO交会图对气层的识别能力逐渐降低,孔隙纵横比越小,对AVO交会图识别气层越有利.  相似文献   
49.
沉积物是环境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重要指示剂。其微观上可以为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化学组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机理提供重要的证据;宏观上则是对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程度进行正确评价的前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渤海湾唐山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粒度参数的分析,运用Sr/Ba值和沉积物中Sr、Ga、V含量对陆相和海相沉积进行示踪;运用Cu/Zn值,来示踪当时氧化-还原情况;用Sr/Cu比值法,对当时的气候进行恢复。讨论了唐山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类型,该沉积相大多数为滨浅海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主要为氧化状态,水动力条件处在中高能。  相似文献   
50.
徐耀明  蒋少涌  朱志勇  周巍 《岩石学报》2017,33(11):3495-3506
江西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金资源产地,近年来地勘单位在该区西南部的坳下远景区发现物化探异常,并布置钻探工作,在奥陶系白云岩与隐伏黑云母花岗斑岩侵入体的接触带上,揭露了矽卡岩和矿化。本文以这些矽卡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探针及同位素质谱仪测定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氧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来源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形成坳下矽卡岩的热液流体,进蚀变阶段温度为516~663℃,平均597℃,氧同位素值(δ~(18)O_(Fluid))为9.3‰,偏还原性;退蚀变阶段温度为263~317℃,平均290℃,氧同位素值(δ~(18)O_(Fluid))为-4.9‰,偏氧化性。与九瑞的武山、东雷湾、邓家山等矽卡岩矿床相比,坳下镁矽卡岩组分更高,发现了以往九瑞地区的矽卡岩矿床中未见的橄榄石、金云母。经综合分析,认为高盐度的、较热的、氧化性弱的岩浆热液,与稀释的、较冷的、氧化性强的大气降水的流体混合过程,是坳下矽卡岩及其矿化的形成机制。这一过程,对形成有价值的矽卡岩型矿床非常有利,在九瑞矿集区后续的勘查工作中,应关注侵入体与奥陶系白云岩接触带形成的镁矽卡岩相关矿床,以及志留系和奥陶系地层硅钙界面处受到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