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281.
赣西北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武功山隆起和九岭隆起,其中的武功山隆起产有我国最大的岩体型稀有金属矿床414矿,在九岭隆起是否也能找到类似于414的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华南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查明了赣西北九岭地区的狮子岭岩体也存在类似的稀有金属矿化,矿化主要赋存于黑磷云母—含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三类岩石中,三类岩石的分带特点与武功山隆起雅山含矿岩体从Ⅴ带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到Ⅱ带的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演变趋势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同时,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狮子岭岩体稀有金属矿化特征与414矿也存在一定差异,如狮子岭黄玉—锂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磷锂铝石超常富集,含量可到4%~5%,已成为矿石中锂的主要载体之一;岩体中绿柱石、富钽锡石、铌钽铁矿、钽铌铁矿等工业稀有金属矿物也普遍存在,这些发现为该地区Li、Be、Ta及Sn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文章对九岭地区锂矿资源的成矿潜力、成矿机制以及华南地区岩体型锂矿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深化了稀有元素在花岗岩类中成矿作用的认识,对华南地区稀有金属的找矿工作可能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虽然一些时频分析方法已经被用于频散曲线提取中,但是它们自身时频窗的缺陷使的所得频散曲线信息缺失或错误.本文首次尝试利用广义S变换分析瑞利波的频散特性.以半空间模型为例确定方法的可行性,频散曲线变化准确反映地层变化情况.不同炮检距设置对频散曲线有一定影响,采用大于勘测深度,小于4倍勘测深度可以得到较稳定的结果.最后,为了得到更加光滑稳定的频散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道瑞利波的改进方法.用此方法对四种典型地层模型下的多道瑞利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频散曲线光滑稳定,且比理论频散曲线和基于单道法获得频散曲线更能准确反映地层变化情况.这就为瑞利波勘探中的反演解释提供了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83.
对国内外电离层参数短期预报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几种作者最新研究的电离层foF2参数短期预报方法.包括基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电离层foF2参数提前15 min(分钟)准实时预测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提前1 h(小时)现报方法、提前1~3 d(天)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似日短期预报方法以及综合预报模型方法.利用中国垂测站多年的观测数据对各种算法的预测精度进行了评估,并与国内外相关算法进行了定性或定量比较,各种预报方法都在前人的预报精度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提前15 min(分钟)预测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2 MHz,可以用于实时性和精度要求较高的短波系统;提前1小时预报方法在太阳活动高年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小于6%,均方根误差小于0.6 MHz,太阳活动低年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均方根误差小于0.5 MHz,平均相对误差比前人研究的自相关方法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对于提前1~3 d(天)短期预报,综合预报模型方法充分利用了神经网络方法、自相关方法以及相似日方法的优点,获得了高于任何一种单一方法的精度,对于中国9个垂测站(海口、广州、重庆、拉萨、兰州、北京、乌鲁木齐、长春、满洲里)在不同太阳活动性条件下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精度测试,提前1天和提前3天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0%和小于15%,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综合更多预报方法,具有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的潜力.文中提出的针对不同尺度进行电离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精度高、易实现,对从事电离层短期预报算法研究及相关专业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4.
285.
地下水动态月报是水利部门定期发布地下水情的重要平台之一,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数据收集方法使得月报发布存在滞后明显的现象。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的建设为月报编制工作提供了更加及时、覆盖面更广的监测网络和数据信息。选取江苏北部平原区与辽宁中部平原区为代表,对比分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数据与传统人工上报地下水数据,定量描述了两类数据表达区域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分布和数量要优于历史人工测站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86.
沙尘暴也做好事沙尘暴侵袭甘肃,在所有人谈“沙“色变的同时,科学界出现另一种声音:“从整个地球环境来看,沙尘暴并非百害无一利,它的最大功绩是中和酸雨。“中  相似文献   
28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是该区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埋藏深,目前钻井揭示的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较少。轮探1井(LT-1)是该区现阶段钻探最深的一口井。本次研究对轮探1井下寒武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确定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下部为优质烃源岩。利用沥青反射率、拉曼光谱和岩石抽提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烃源岩的成熟度。沥青的平均反射率为1.515%~1.725%,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的镜质组等效反射率平均为1.64%。干酪根碳同位素范围为−30.98‰~−31.51‰,平均为−31.19‰,为Ⅱ型有机质。同时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轮探1井的埋藏史和成熟史。与传统模拟结果相比,本次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早期埋藏较浅,现阶段出现了最高地层温度,代表了典型的晚期生烃。晚白垩世时期,下寒武统烃源岩进入凝析气、湿气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也可能受到盆山耦合作用的影响,新生代以来的快速埋藏导致了晚期生烃,深层油气勘探特别是凝析气和湿气的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8.
为详细评估北斗三号(BDS-3)长基线定位性能,以MGEX跟踪站组成的3条长基线为基础,进行BDS-3双频、BDS-3与Galileo兼容频率双频组合长基线解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23 km和209 km长基线水平定位精度均优于3 cm,高程精度均优于5 cm,模糊度固定率均在96%以上,模糊度固定初始时间均在40 min以内;248 km长基线整体水平定位精度优于5 cm,高程精度优于8 cm,模糊度固定率在93%以上,模糊度固定初始时间在60 min以内;BDS-3与Galileo兼容频率双频组合定位性能比BDS-3单独定位有所提升,水平定位精度优于2 cm,高程精度优于4 cm,模糊度固定率在99%以上,模糊度固定初始时间在7 min以内。  相似文献   
289.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表明渝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在此开展隐伏铝土矿的物探勘查技术试验研究对今后勘查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首先在充分了解渝东南地区铝土矿的成矿规律及矿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铝土矿的储存模式;然后根据其成矿规律和储存模式,结合前人的经验及区域物性差异,提出了使用电磁测深法来确定该区唯一含矿层位—梁山组地层的空间分布形态,以达到间接寻找隐伏铝土矿的方案。选取重庆武隆车盘矿区作为试验场地,在同一剖面上同时展开了可控源(人工场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两种方法的试验工作,介绍了数据采集及数据质量评价等,对两种电磁测深数据分别进行了人机交互的二维连续介质反演,并结合钻孔资料对两个反演的频率—视电阻率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勾画出物探成果推断图。  相似文献   
290.
2011年黑龙江省区域性初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统计比较的方法,分析了2011年9月16-18日黑龙江省中西部发生的一次初霜冻天气过程,并进行了天气学成因探讨,在原有的霜冻预报经验指标基础上得到霜冻预报新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是造成霜冻灾害性天气的直接原因,当地面处在高低压过渡带中,k850hpa RH500hpa梯度大值区和地面气压的变化对霜冻出现区域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