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华北古陆南缘豫西元古宙地层中白草坪组出现大量大型具刺疑源类,通常大型疑源类首现于新元古代地层,而华北古陆这类的疑源类却首现于中元古地层,因此,其起源和演化谱系就成为许多学者仍需深入探讨的未解之谜。近年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视为标准剖面,但是,下马岭组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打破了该组原有的中、新元古代地层的位置,同时也打破了生物演化序列的完整性。新的年龄意味着蓟县剖面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可能缺失1200~900 Ma地质记录。从生物地层上分析,豫西的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出现大量大型疑源类有可能填补蓟县剖面中生物的空缺。本文通过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岩相分析,探讨其发生可能和地层及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62.
岩层阻水性能及自然导升高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沉积、成岩或者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含水层内超压流体引起围岩爆裂导致流体在弱渗透层或者隔水层中导升,形成含水层的自然导升带。影响岩层阻水性能以及导升高度的因素有:构造、地应力、岩层渗透性和力学特性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水压力等。实验表明:初始水头压力越大,水头衰减速率就越大;水头压力损耗随着介质的渗透系数增大而减小。实际观测表明:泥岩、粉砂岩、中砂岩、灰岩的阻水性能由大到小,而导升高度则由小变大。通过实验和实际观测总结出流体3种导升机制:局部关键层整体破断裂缝、欠压实带中的壳破裂裂缝和水力压裂裂缝。   相似文献   
63.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由于地下连续墙既可用作地下工程的防渗挡土结构墙,又可用作建筑物的承重基础墙,所以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一种基本的选择方案。根据8个地下连续墙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叙述地下连续墙的导墙、成槽、钢筋混凝土灌注、泥浆处理等施工工艺,并列举了3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4.
65.
66.
共接收点倾斜叠加波动方程偏移,本质上是一种叠前偏移方法.每给定一个斜率P,对经过叠前(动校正前)常规处理的地震记录中的各共接收点道集,沿直线t=τ+px进行倾斜叠加,就形成一个共接收点倾斜叠加剖面.对之进行波动方程偏移,该偏移剖面将代表地下真实构造.对一系列的p,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这样的偏移剖面.对它们作共接收点叠加,偏移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将超过水平叠加剖面.本文导出了在均匀、水平层状及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共接收点倾斜叠加波动方程偏移算法.  相似文献   
67.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能量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视热源方程,视水汽汇方程,扰动能量方程和涡度方程对1979年6月的三次低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低涡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积云和乱流引起的总热量的垂直涡旋输送很大。当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时,γs<γ<γα,积云和乱流的这种输送结果,使得低涡的正涡度增长上升到较高层次;另外,积云和乱流对总热量的垂直涡旋输送使得低涡内扰动有效位能增加,然后向扰动动能转换,使低涡得以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8.
庐山温泉的形成条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9.
中国铀矿省及其分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忠  周维勋 《铀矿地质》1990,6(6):326-337
  相似文献   
70.
南海西沙海槽,一条古缝合线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西沙海槽是一条水深1500-3400m,长420km的水槽,新生代沉积厚2-6km。槽内发现北倾的地壳断裂。海槽的南北两侧之地壳结构差异很大。从区域地质资料看,我们认为西沙海槽一条印支时期的古缝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