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AprioriHybral算法,针对算法前期工作效率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集矩阵的改进算法ISMa-trix-AprioriHybral(ISMA).新算法(ISMA)主要从使用项目集矩阵生成一阶和二阶频繁项目集的角度,对Apriori-Hybral算法进行了优化.还对改进后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通过使用实际数据的测试,验证了改进后算法的效率优于AprioriHybral算法.  相似文献   
72.
吴磊  刘康 《地下水》2011,(4):171-173
以陕西秦岭山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特征选取了18项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构建了"敏感(本底)-压力(干扰)-弹性(反馈)"的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借助于ArcGIS展示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分析了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对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走滑起始时间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磊  巩庆霖  覃素华 《岩石学报》2013,29(8):2837-2850
至今仍在活动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地质意义上的北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巨型断裂之一,其新生代的快速走滑是吸收印藏碰撞变形的重要途径.对其新生代大规模走滑的起始时间目前尚无一个统一认识,主要受其本身复杂性的限制,也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直接证据来限定其走滑时间.本文从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入手,从多个角度综合阐述这一科学问题,包括柴达木盆地西缘的物源变化、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走滑挤压挠曲盆地的形成、青藏高原北缘上地壳强烈的NE-SW向缩短变形、走滑相关盆地的形成以及与走滑断裂相伴生的线性隆起形成等等.结果表明与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相关的地质现象大量出现在中中新世以后,约束得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的走滑始于约15±2Ma.此外还分析了本文结果所得出的阿尔金断裂新生代长期滑移速率与实测第四纪滑移速率相互矛盾的原因,并讨论了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与阿尔金山的隆升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在中中新世的构造应力转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自新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各构造单元受青藏高原持续挤压和阿尔金断裂走滑的影响,构造变形复杂,发育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地震属性技术是三维(3D)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的可靠依据,有助于客观、准确的揭示断裂的空间分布情况,是复杂地区地质解释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位于阿尔金断裂南侧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小梁山背斜深、浅层进行详细的断裂解译,发现该地区深部发育早期EW向逆冲断层;晚期由于阿尔金断裂大规模走滑的作用,形成由深部引发的NW向“楔形”逆冲断层,深部NW向断层的活动引发浅层的滑脱褶皱.综合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分为早期隆升形成EW向斜向逆冲断层,晚期走滑运动发育控制现今背斜形态的NW向断层,具有两阶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135例拟诊冠心病的受检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测量受试者血压,重组升主动脉0%~95%R-R间期间隔5%的图像,采用MATLAB软件自动描绘并测量各R—R间期主动脉横截面积,然后计算出升主动脉弹性值。将受试者分为非高血压组(n=54)和高血压组(n=81)。结果:高血压组升主动脉弹性低于非高血压组(t=7.81,P〈0.001)。多元线性回归表明高血压是升主动脉弹性值的独立影响因子(B=-0.835,t=7.18,P〈0.001)。结论:升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及时、准确评价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76.
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异常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阳  万雪丽  严小冬  吴磊  龙园 《气象学报》2016,74(4):510-524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西南地区97站逐日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3年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主模态呈现为全区一致型,该模态具有明显的2.5—3.5a及准5a的活动周期。对流层中低层副热带地区的异常气旋式环流波列形成的异常气流将洋面上空的水汽向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与异常活跃的北方冷空气活动相配合,加上西南地区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产生抽吸作用,使得当地对流层中低层出现较强的沿地形抬升的上升气流,从而有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形成,反之亦然。造成环流异常的原因除了与西南地区、热带地区的异常辐合/辐散运动造成的位涡扰动能量有关,亦与中高纬度波扰动能量下欧亚大陆下游地区的频散及辐合有关。此外,冬季1月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特征可作为预测后期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变化的一个前期信号。  相似文献   
77.
基坑卸荷隆起变形计算对基坑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土体压缩-回弹试验数据及多个地区粉质黏土基坑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土体回弹模量与卸荷比之间的指数关系,并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分层总和法,利用两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验证对比,提出了一种卸荷条件下基坑隆起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仅根据常规土工试验参数(重度、压缩模量等)即可快速对基坑卸荷隆起变形量进行预估,且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接近。进一步分析可知,基坑形状相同时,随着基坑面积的线性增大,基坑底部隆起变形会非线性增大;基坑面积相同时,长条形基坑的隆起变形小于正方形基坑。该方法可为粉质黏土地区卸荷条件下的基坑隆起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湖水-沉积物界面内源物质交换动态复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采集了玄武湖底长期暴露的底泥,分析了底泥营养物的分层分布及其理化特性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强度。通过动态换水试验,研究了复水过程中暴露底泥营养盐的释放过程和上覆水总磷、总氮浓度变化对水土界面物质交换的作用关系以及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机制。实验及模拟表明:由于湖泥表层长期暴露,有机及结合态营养盐降解为无机态营养盐,即使复水过程中使用清水,但由于干涸湖床沉积物总磷T-P、总氮T-N的垂直分布,也将严重导致内源营养盐释放总量持续增加,在相对长时间内,上覆水总磷浓度仍维持在较高(01mg/L)水平。研究成果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复水后湖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王华宁  吴磊 《岩土力学》2016,37(Z2):83-93
针对岩质或黄土浅埋隧道,考虑岩土体黏弹性流变特性和支护效应,给出斜坡下进行隧道施工时的全域时效解答。根据一般黏弹性问题求解方法,采用复变函数方法、Laplace变换、黏弹性叠加关系,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支护力体现管片支护效应,导出适用于任意黏弹性模型岩体、任意时刻施加支护的应力与位移。解答与相同模型有限元结果一致,根据解答分析了广义Kelvin黏弹性模型岩体中浅埋隧道开挖时侧压力系数、斜坡倾角、埋深对稳定地表沉陷大小和范围、洞周时效位移、应力的影响,给出可按深埋问题处理时的埋深范围。解答可用于岩质和黄土隧道初步设计中,并为隧道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两阶段法提供自由位移场。  相似文献   
80.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新生代变形受北东向的挤压冲断和北东东向左旋走滑剪切的共同控制,我们依据地表地质调 查、钻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分析盆地西部英雄岭北端的咸水泉背斜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生长地层显示咸水泉背斜于 晚中新世开始活动,更新世快速生长。背斜主要受北北西向的右旋基底逆冲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段特征。南段受 阿尔金断裂的影响很小,主要表现为北北西向的次级背斜及北西向的反冲断裂,缩短量较小;北段受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 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北西西向的次级背斜和反冲断裂,缩短量较大。本研究支持柴达木盆地整体为一挤压型盆地,西 北侧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对其变形的影响仅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