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Remote Sensing即遥感一词,最早来自于西文。在西方社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词已经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大量使用。但在当时有着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的中国,外文文献,即便是科技文献也是少之又少。为此,当人们第一次接触到该词时,的确有点不知所措。翻阅我国早期的科技论文文献,Remote Sensing一词的翻译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叫远视,遥视,也有叫远观者等等,最后,基本上将Remote Sensing一词统一称为遥感的时间应该大约是在80年代中后期。当然,也伴随着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一起走过了它的童年、青年和壮年。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2.
23.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实验测量了干样配制的不同浓度黄色物质水溶液、实验室藻类培养和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水样的光吸收特性。测量结果表明,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是单调变化关系,即不存在“波峰”和“波谷”;在蓝紫光波段,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比海水自身、海洋叶绿素和悬浮粒子光吸收大,它是海洋中对该波段光吸收起着主导作用的物质;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呈指数函数关系,其指数斜率s数值范围分别为:胶州湾水域在0.0131-0.0180nm^-1,实验室配制、培养样品是在0.0105-0.0139nm^-1。该研究为海水黄色物质含量的遥感探测提供了基础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苏北近岸水域"五条沙"侵蚀发育的卫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3月26日、5月20日和9月18日Landsat-5卫星的TM和Landsat-7卫星ETM多波段多时相图像数据,经几何、辐射校正、海洋潮汐订正和多波段合成处理后,采用图象等灰度线-海图主特征地形10 m等深线配准相关法,对覆盖区内苏北岸段(32°00′~34°00′N,120°00′~123°00′E)范围内的岸滩,水下地形,潮流沙脊等重要地貌特征及其走向进行了分析和解译,并利用减法对研究区的沙洲沙脊进行点对点的经纬度计算,进而给出研究区内沙洲沙脊的逐点侵蚀与发育量值,获得了研究区内水下沙脊侵蚀发育的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近15 a来,位于北凌河和九洋河外的蒋家沙南部有明显的侵蚀特征,范围明显收缩,而其北部有明显的向NE方向发育的特征;位于北侧的外毛竹沙等3条沙脊向N或向NNW方向延伸的趋势明显,其范围也显著加大。对比由卫星图象解译获得的10 m等深线和1986年出版的海图(10 m等深线)发现,外毛竹沙向北延伸了30 km;蒋家沙向北偏东延伸了11 km;而毛竹沙与太平沙之间的菱形“无名沙”向北延伸了约11 km。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从遥感测温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发生在水面力薄层内热结构变化的物理特征,分析了遥感技术用于监测水面薄层热结构垂直温度廓线与变化的可行性,据此,在气-水热力薄层的实验室模拟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经实验证实这种新技术与常规手段结构可为水面热力边界层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由此认为,这一方法的研究将在微尺度海面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和水-气间能量通量研究中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胶州湾海岸线历史变迁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网格法以1987-2006年间5景经过精确校正的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本资料,计算出了胶州湾海岸线的分形维数,其值为1.090 1(1987年),1.090 3(1992年),1.082 9(1997年),1.076 2(2003年)和1.080 1(2006年).结果表明,1987-2006年胶州湾海岸线分形维数先后经历了缓慢增大、减小、再增大的三个变化阶段.胶州湾较大规模的海岸工程是其岸线分形维数减小的主要原因,而较小规模的海岸工程和自然过程则是其分形维数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海口湾遥感研究 Ⅰ.纳潮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湾现有(1990年)纳潮量为5.14×107m3,1984年为5.80×107m3,1965年为5.05×107m3,文中在分析了决定纳潮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湾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在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2×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1×10-3.1984年前所以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湾泥沙自然沉淤所致;1984年后由于海口港、海口新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等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9.
本文概述了迄今在实验室和现场已获得气-水热力边界层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持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探索内在的客体结构,研究其输送机制和发生机理等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文中还对未来应当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海洋皮层效应是导致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反演真实海洋实况数据存在偏差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本文从遥感测量和现场常规测量方法开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皮层影响(效应)模式,以及常规与遥感测量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影响该皮层的物理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实验室模拟结果进行了证实。最后,根据海洋皮层的物理特征特性,对现有遥感模式(主要是SST反演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