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比黄圃镇海蚀遗迹与其它非海蚀成因相似地形,得出其形态特征差异:海蚀槽穴同时切过软硬相间的岩石,仅出现在某一水平面;片流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凹槽与结构面或岩层完全平行而且连续延伸,出现在整个山坡面上,凹槽前无平台;河流侧蚀作用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同时形成凹槽和平台;河流溶蚀作用也是水平的,在石灰岩河岸侧壁形成凹槽,槽上有突出屋檐,无平台;波浪作用不强的石灰岩海岸也可形成凹槽和突出屋檐,但无海蚀平台;只有波浪作用才能同时形成(海蚀)平台和(海蚀)凹穴.  相似文献   
12.
深圳海岸壶穴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为  许刘兵  吴正  黄山 《地理学报》2010,65(3):320-330
对广东深圳西冲湾海滩东侧基岩海岸上壶穴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并对其位置和高程做三角高程测量。结合野外观测结果从经典统计学和空间统计学的角度定量地描述壶穴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基岩海岸发育过程中的地貌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西冲海岸壶穴趋向形成于节理、断裂、层面等岩体软弱带,壶穴的形态和分布受这些软弱带控制,但形成于软弱带的具体位置却是随机的;西冲海岸壶穴的形成、扩大和加深实际上是对二级平台产生破坏,但壶穴以现代低潮线为下蚀极限;海岸壶穴是现代海岸动力侵蚀过程的产物,只要动力、岩石条件适合,壶穴随时都可形成;海岸壶穴的形态不仅与流水动力有关,而且与岩石硬度及壶穴发育过程有关;海岸壶穴与河流壶穴一样,可以在形成于各种类型的岩石,起源于各种各样的凹坑;海岸与河流的水动力差异导致了海岸壶穴和河流壶穴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晚更新世末期南海北部陆架的古地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正  冯文科 《地理学报》1993,48(6):491-496
根据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石英砂粒扫描电镜分析,14T测年,以及微体古生物等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外陆架地区在更新世末期,冬半年气候干寒,东北风强劲,风沙活动强烈,砂丘广布,为干寒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SIMULATINGSTUDYONBARCHANDUNE①LingYuquan(凌裕泉)1WuZheng(吴正)2LiuShaozhong(刘绍中)3LiChangzhi(李长治)11InstituteofDesertResearch,theChin...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中既有大型交错层理,也具某些区别于内陆沙丘构造的特征,如厚层顶积层的保存及变形层理的普遍存在。 本区海岸沙丘形成于东北季风,沙源来自海滩砂。从海滩后滨向陆地的沙丘类型依次是海岸前丘、横向沙丘和新月形沙丘、抛物线沙丘、纵向沙丘、海岸沙席。其中海岸前丘和沙席为海岸沙丘区别于内陆沙丘的特有类型。本区海岸沙丘的发育开始于3000年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安徽石台仙寓地区土壤-作物系统中硒的富集及迁移特征,在该区系统采集了岩石、土壤、灌溉水、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研究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主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等。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27~15.79 mg/kg,平均值为0.87 mg/kg,显著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H值无相关性;不同基岩地层的硒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蓝田组、荷塘组及皮园村组碳质页岩是该区土壤硒的主要物质来源;土壤硒形态主要为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生物可直接利用形态的硒约占3%。研究区稻谷、茶叶对硒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21和0.08,采集的水稻样品全部达到富硒标准,具有良好的富硒产业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18.
金字塔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金字塔沙丘(或星状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非沙质床面的气流场辐合区,一般具有三个以上近似均布的主风向,各主风向的风力强度、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不尽相同,但年总输沙能力较为接近,而且月输沙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是不太充裕的沙源和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三是不同尺度地形条件的动力作用,和沙漠与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影响。在沙质床面,往往由于高浓度饱和或过饱和风沙流的作用,导致新月形沙丘或新月形沙丘链的变态,或重新组合成金字塔状的沙丘形态,但不可能发育为典型的金字塔沙丘。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吴正 《中国沙漠》2007,27(6):1090-1090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为严重且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根据199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全国荒漠化面积达267·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比第一次(1996年)监测结果净增5·2万km2。荒漠化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加深荒漠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