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水下飞秒双光梳高精度测距是实现大量程、高精度水下激光测距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飞秒双光梳的水下高精度测距方法,基于飞秒双光梳光源和双干涉光路,配合水折射率的实时修正,实现水下高精度测距。同时基于飞秒双光梳测距算法,按照软硬件协同的设计方式,设计了水下双光梳测距算法结构,完成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飞秒双光梳水下测距系统在30 m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水下测距误差优于150μm。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和常规的动物生化成分分析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虾体干重、脂肪含量和能值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恢复投喂后,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虾体各生化组成在不同时间内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使对虾恢复生长过程特别是其前期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极显著变化。对虾的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比例增大,而损失于代谢消耗的比例则相应减少;摄食能的增加和消化吸收率提高则仅发生在恢复生长的初期。可以认为,凡纳滨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出现在恢复生长的前期,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弱,其生理机制最主要是得益于代谢耗能比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73.
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层序划分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缺少合理的分层依据.以江陵凹陷新沟咀组发育的古红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了2类红层.依据新采集的单井微量元素,重建了红层古环境,认为红层的发育是区域古气候在湿热与干冷交替变化下的产物,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区红-黑交互沉积组合与古气候旋回性的响应关系,是研究区层序“二元”结构的有力证据.据此,将新沟咀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包含2个体系域,对应着黑-红色岩性组合的变化.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新沟咀组地层划分和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理解中国东部盆地的沉积背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开源GIS软件取得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企业和组织开展了开源GIS软件开发和应用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当前主流的开源G1S软件及其典型应用,讨论了开源GIS软件版权许可形式;其次,分别从模块功能、体系架构和开发使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主流开源桌面GIS软件和WebGIS的特点,并提出研发和教学方面开源GIS软件选择的建议;最后,讨论了基于GeoServer、Nasa World Wind、MapServer和SharpMap四种开源GIS软件在地图制图、3维可视化表达、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和移动GIS软件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实例,对开源GIS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采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对闽江河口区域沉积物中8类54种抗生素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并利用熵值法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河口区域24个站点共检出6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苯并咪唑类)19种抗生素,总量范围在4.16~64.74 ng/g,平均值为17.35 ng/g;其中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检出频率达到100%。抗生素总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呈闽江河口上游>北港>南港>河口下游的趋势,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排放是上游和北港沉积物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海水养殖过程中的直接投放可能是河口下游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值RQ<1,然而替米考星和甲硝唑在研究区域的RQ>1,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6.
77.
制作了辐射平衡仪的长波校准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现已投入业务使用.它的构造是Funk型黑体炉,为了高精度进行校准,则必须提高炉壁温度的测量精度.鉴于能达到的精度有限,而决定采用斜率法,这样可以高精度地确定出仪器常数.  相似文献   
78.
荷包岛为南海北缘一鲜为人知的小岛,岛上发育颇具规模的南北向构造,由一系列压性结构面组成并有北延至大陆沿海的迹象,荷包岛南北向构造很可能是一较大规模的构造带的残余,它既与华南大陆广为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带有关,亦受控于南海海盆的新生代扩张,对它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成为合理解释南海北缘构造系统形成、发育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本文考证了1902年7月3日发生在吉林省汪清的6.6级浅源地震。同时通过现场考察获得的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地表形成的池塘和小溪错动等资料,确定了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80.
华南沿海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虎男  赵红梅 《海洋学报》1990,12(5):620-630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华南海平面变化的几种看法.对200余个已测定14C年代的样品,进行古水深和地壳形变的订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南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基本上符合前人得出的一般认识,即不仅具有我国东部海平面变化的共同特征,亦有华南沿海自身的特点.总的看来,该模式比较接近于费布里奇曲线.承认近6ka来海面仍有波动,但波动的幅度略大于费氏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