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江南运河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娟  林荷娟  武剑  季同德 《水文》2018,38(4):78-82
随着太湖流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南运河水文情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运河代表站水位资料、水利分区降雨资料、沿长江(江苏段)主要口门引排水量、出入太湖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代表站水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运河水文情势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常州年最高水位及汛期5月、9月平均水位上升可能与湖西区四闸净引水量上升有关;而洛社与无锡(大)汛期5月、9月平均水位上升与武澄锡虞区沿长江(江苏段)口门净引水量显著上升有关,6月、7月、8月平均水位上升可能与地区涝水出路受阻导致原先入太湖的水量改为入运河有关;受张家港、十一圩闸、望虞闸引水及运河上游来水的共同影响,苏州(枫桥)亦出现水位同步上升的趋势。(2)运河代表站水位变异点主要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与太湖流域各省市陆续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时间基本一致;同样的降雨,城镇化快速发展后的水位涨幅均明显高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前,以无锡(大)最明显。  相似文献   
52.
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震定位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提高地震定位精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随着沈阳数字化地震台网即将投入运行,需要将原有的DOS环境下运行,用BASIC语言编写的地震定位软件,移植到新的系统运行环境,并且在吸收原定位系统的优点的基础上作了重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网缘地震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对提高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娟 《四川气象》2001,21(4):31-32
溃变原理[1]-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断续性,超低温和反序量[2]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旋矢性”是通过分析某个测站垂直方向上整层风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滚流结构,来判断天气的转折;“超低温”是通过分析对流层顶或平流层底大气的超低温现象,即位温随气压的下降而陡然降低或不变,来预测灾害性天气;通过分析风场的不连续带来确定“次涡旋”;“反序量”即按照风,湿,温,压的顺序,而非压,湿,湿,风的顺序分析信息,提前抓住溃变信息。  相似文献   
54.
55.
2015年12月30日,遂昌县不动产登记局及遂昌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刚为不动产登记局揭牌,标志着遂昌县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全面启动。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级的工作部署,遂昌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协调对接,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56.
杨雨然  刘佳  刘恣君  何泽亮  殷樱子  王恒  吴娟  吴伟  林家善  邓宾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23-2023050023
我国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由于缺少传统古温标/地质热温度计,其盆地热史演化与古地温场特征备受争议。本文介绍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与变形温度相关性,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脉体方解石为例,结合流体地球化学和埋深热史过程恢复,表明方解石机械双晶能有效揭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热史特征。方解石机械双晶具有双晶位错形成、双晶增厚和合并生长增厚的三个演化过程,导致方解石不同双晶结构(薄片、板状、锥状弧形等)分别形成于低于170 ℃、170~200 ℃和大于200 ℃环境,且伴随温度增大具有双晶密度减小、宽度增大的趋势特征。川南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典型板状方解石双晶,双晶宽度为1~4 μm、密度30~50 条/mm;长宁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双晶宽度较大(约为3 μm)、密度较低(15~20 条/mm)。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深热史综合表明,长宁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 ℃、160~180 ℃和200~220 ℃,其埋藏热史明显大于威远地区,它们共同揭示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相对威远地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双晶形成环境温度。因而,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态几何学能够作为典型的古温标应用于我国西部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研究。  相似文献   
57.
对Cr6+胁迫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菹草无菌苗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抗氧化酶、脯氨酸(Pro)及多胺(PAs)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pH处理影响水生植物Cr6+毒害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1)偏酸性pH处理加剧菹草对铬的蓄积,而pH为7.0时Cr6+胁迫所造成的矿质元素失衡有所减弱;(2)Cr6+胁迫下pH为6.0~8.0的处理延缓了菹草的失绿症状,促进了光合色素的合成;(3)Cr6+胁迫下菹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为6.0和7.0的处理组诱导程度最小;(4)Cr6+胁迫下pH为6.0和7.0处理的菹草Pro含量显著提高;(5)pH为4.0和5.0的处理使腐胺(Put)含量显著提高,而pH为6.0和7.0的处理则促进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上升,精胺(Spm)含量总体趋势为随pH值升高而逐步上升,仅在pH为4.0和5.0的处理组中低于Cr6+胁迫对照组.因此,pH条件可影响菹草对铬及营养元素的积累,抗氧化酶、Pro、PAs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导致铬毒性效应差异.在pH为6.0~7.0的范围内,菹草能调节抗氧化酶系统,较有效地清除体内活性氧,提高机体中Pro、PAs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减轻膜系统脂质过氧化,维持机体内矿质元素平衡,致使毒性效应达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58.
高斯束逆时偏移结合了射线类偏移的高计算效率和波动方程逆时偏移的高精度,能很好地处理焦散点、大倾角成像问题,并且具有面向目标成像的能力.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偏移技术可以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更准确的成像,由于实际地下介质具有黏滞性,研究黏弹性叠前逆时偏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对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吸收衰减补偿,首先分别给出纵波和转换波共炮域高斯束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补偿吸收衰减的表达式,校正Q引起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实现基于吸收衰减补偿的多分量高斯束叠前逆时偏移.数值模型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考虑地下介质的黏滞性时,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59.
沈林亚  吴娟  钟非  向东方  成水平 《湖泊科学》2017,29(5):1084-1090
本文研究了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在保持总水力负荷为100 mm/d的情况下,分别将总进水量的0%、10%、20%和30%用于湿地第2级阶梯的进水,分析了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磷的总去除率和沿程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分级进水比例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和总磷(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COD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7.80%和81.17%,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1级,其贡献率平均为82.18%,T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3级,贡献率平均为54.37%.分级进水对总氮(TN)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当2级进水比例为20%时,TN去除率最高,为61.70%±4.48%,且3个梯级对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52%、42.11%和21.37%.相同组合形式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设置20%左右的2级进水比例,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0.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的添加对汞(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积累、矿质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MDA)、维生素C(VC)、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以及多胺(PAs)代谢产生的影响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大量积累,达165.79μg/g(FW),并伴随矿质元素P、K、Fe、Mg和Na含量的明显降低.外源Ca(NO3)2的添加很大程度上可抑制菹草体内Hg积累,使其降至110.15μg/g(FW),并减轻Hg胁迫所造成的元素失衡;(2)Hg胁迫使菹草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大幅降低,并诱导积累大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MDA,同时VC、VE和GSH含量显著提升.外源Ca(NO3)2的添加则减缓了菹草体内光合色素的分解,降低活性氧水平,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更使VC、VE及GSH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水平;(3)Hg胁迫下,伴随着多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显著提升以及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降低,导致菹草体内腐胺(Put)、精胺(Spm)含量明显降低,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轻微增加.而外源Ca(NO3)2添加后,菹草通过调节体内PAs代谢酶活性,改变了Hg胁迫下PAs含量变化,主要表现为Put、Spm含量回升显著,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进一步升高.综上所述,外源Ca的添加可抑制Hg的吸收并参与调节多胺代谢,通过内源多胺含量的改变抑制了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物质的分解,增强菹草无菌苗对重金属Hg的耐受力,对减轻植物Hg胁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