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资源外交寓于国际地缘政治的长期博弈之中。地缘政治是一国对外交往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内线周边和外线外围的地缘关系分析,总结了中国资源外交地缘政治的总体态势和潜在风险,并试图提出我国资源外交的基本思路。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的资源外交包括内线地带和外线地带两个层次:内线由接壤的邻国以及接近的近邻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依托地带;外线由涵盖美洲、欧洲、非洲和澳洲大陆的资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组成,是中国资源外交的战略腾挪空间。在这两个层次上,我国的地缘风险主要来自其他大国的地缘战略遏制、“走出去”战略的地缘选择权旁落、资源通道和贸易路线受制于人。要突破这些地缘限制与束缚,我国的资源外交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清内线、外线战略方向的轻重缓急,以周边关系为首要、以大国关系为关键、以发展中国家关系为基础,积极拓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空间,有序扩展资源合作领域,坚定维护国家资源权益。  相似文献   
12.
13.
在全球矿业出现调整与收缩的关键时刻,以“携手应对、共促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呼吁世界各国以更加务实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矿业领域的合作,以矿业的健康发展支撑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政府表示愿作国际矿业市场的建设性推动者,与各国实现共赢发展。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也在大会上广泛宣传本国投资贸易政策以及矿产勘查的最新发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分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矿业大会的主办国之间的携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而言,所谓矿产资源安全是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能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及时地、充足地、稳定地、经济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供应,而且使用过程清洁环保,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既要依靠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供应能力、资源节约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也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业大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大国,这三大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的基本走向。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生态环境超载、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应急储备建设滞后、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达、能源原材料国际定价权上长期被动、国际合作遭遇意识形态壁垒,形势虽然严峻,但仍有可为。综合评价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发展平稳,风险依存,危机可控。  相似文献   
15.
因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各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复杂多样。但各国普遍实行自然资源公有、收益共享以及"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制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兼具多重角色和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自然资源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与自然资源行政管理的各环节密不可分。国际上鲜见将土地、矿产和林业等各门类资源与资产管理相分离,且将资源与资产各自集中到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欧佩克在10月份国际石油市场报告中称,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预计今明两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都将低于该组织此前的预测。新的预测,2008年和2009年的世界日均原油需求量分别为8645万桶和8721万桶,较9月月报中的预期数据分别减少33万桶和10万桶,年度总需求量同比分别下降0.38%和0.13%。  相似文献   
17.
提高地质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初国 《中国地质》2000,(9):30-31,17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有必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全球矿业经济秩序存在垄断、收益分配不公平、贸易投资自由化受阻等问题,矿产资源领域的现有全球治理缺位错位,要通过树立联合国权威、国际法权威,加强国家间合作等方式构建矿产资源全球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国际市场获取能力、国家应急调控能力和环境安全控制能力等5个方面,选择能源矿产的储采比、储量替代率、产量份额、自给率、进口份额、价格、储备水平、消耗强度、碳排放量以及清洁能源比重等10项指标,设计了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能源安全的总体状况可采用加权综合模型计算得来的"能源安全度"指数进行描述。能源安全度指数值越高,能源形势越安全。评价表明,现实情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度平均为0.7125,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未来发展规划得当,措施得力,到2020年、2030年能源安全度可提高到0.8411、0.8477,进入"安全"区间。若遇国际社会对我国实行能源封锁,则我国的能源安全度可能会降到0.5520的"不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标定位是研究问题的基点和起点。目前国土资源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尝试虽然积累了一些必要的条件,其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随着新形式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求的变化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不断调整,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目标也需要进一部明晰。为此,本文以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为背景,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的战略体系中的作用定位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认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应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为切入点,把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市场监管能力以及宏观经济调节能力放到突出地位,建立一套可监测评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管理账簿,从根本上解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可控性、可观测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