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伟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8):3110-3118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两套地震危险性结果——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峰值加速度),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套PGA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来研究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均值为6%左右,最大可达10%,并且随着超越概率水平的提高,余震影响也越大.弱地震活动区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要高于强地震活动区.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两套PGA结果绝对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5 cm·s~(-2),且出现在高PGA区,这意味着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地震区划或一般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可考虑不用删除余震.  相似文献   
102.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同时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有必要分析该地区未来30年的大地震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应急备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块体周缘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考虑大地震发生率的时间非平稳性质和大地震危险性近断层分布特征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计算了块体周缘未来30年Ⅷ度地震动的超越概率分布图,并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进行了比较.本文研究认为,由断层滑动速率估算的断层地震活动性与基于地震目录统计的地震活动性总体差别不大,但断层源的地震危险性在沿断层破裂面地区增大明显.结果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在块体西南缘,六盘山东麓断裂和会宁—义岗断裂及周边地区是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3.
李昌珑  吴健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862-4872
活动地块作为地质构造单元,其周缘的地震常常较为活跃,并且有时表现出大地震丛集发生的现象.鄂尔多斯地块处于受来自青藏高原NE向的主压应力等多重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区域构造环境中,地块周缘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值得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块周缘的几次历史地震为例,分别研究了级联断层、地块同侧断层、地块不同侧断层间大地震间应力转移的现象,尝试对地块在其周缘发生大地震时的应力传递和转移行为获得新的认识.得到的结论有:1920年宁夏海原8 1/2级和1927年甘肃古浪8.0级地震分别使六盘山东麓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的大地震期望复发时间提前了800年和20年,六盘山东麓断裂当前的大地震危险性较高.1626年山西灵丘7级地震和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分别使五台山北麓断裂的大地震复发期望时间提前了50年和279年,鄂尔多斯地块可能将其西南缘受到的部分库仑应力扰动传递到了东缘的五台山北麓断裂.  相似文献   
104.
水库水体污染控制及富营养化防治是保障城市原水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针对金泽水源水库太浦河来水氮、磷浓度较高的特点,自行设计建设了5个面积均为240 m~2的生态净化模拟试验池(A、B、C、D和对照)开展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形态、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及种植方式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拟试验池的生态净化,原水中铵态氮(NH_4~+-N)、总磷(TP)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36%、53.73%和22.25%,C池TN和NH_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4.97%和54.61%,D池TP去除率最高,达到62.16%,水体溶解氧(DO)平均浓度提高了1.11 mg/L,平均透明度提高了27.6 cm,均显著高于对照池.水库形态结构、水生植物面积比例及种植方式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影响明显,增大水库浅水区面积能有效提高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增加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能有效提高水体氮污染物去除和DO、透明度的提升能力,采用浮床种植方式能有效提高水体磷污染物去除和透明度提升能力.本研究结果能为金泽水源水库及其他类似水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震害防御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发展.按照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基本要求,首先阐述震害防御业务发展历程,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给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然后基于灾害风险管理过程,重构震害防御业务流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震害防御业务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防治与...  相似文献   
106.
地震及其链生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直接影响外,还可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可造成土壤侵蚀、耕地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灾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部分造成环境与生态影响的地震案例,讨论了相关学者对相应影响机制和机理的研究及减少影响的可能措施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开展地震及其链生灾害对环境与生态影响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震前设防和震后断链措施是切实防范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07.
中纬电离层f_0F_2的暴时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近50个中纬(磁纬在±20°-50°之间)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资料,分析与磁暴相伴的电离层暴事例表明:地磁Dst指数与中纬电离层f0F2暴时变化Ds(f0F2 )有大致相似的发展趋势。但用时序叠加法求得的强度不同、发展过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多次电离层暴f0F2变化的平均值,其物理意义是很不明确的。暴时f0F2变化的地方时分布Ds(f0F2)中,一般说以全日周期扰动幅度(A1)为最强,但电离层负暴峰值后常出现半日周期扰动(A2)的增强,且有时A2>A1.A1的涨落趋势与Dst(f0F2)相似,但特强磁暴时,A1值有可能反而变小.以A1sin(ω t+ 1)表示的全日周期扰动中,初位相1值随暴时的发展而变小表明,扰动分布形态是基本上随地球一起转动的。  相似文献   
108.
西域新疆,在古代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众多湖泊哺育出生机盎热的森林、草原、绿洲。然而,新疆一些河流正在衰退,许多湖泊己经消亡,更令人担忧的是将来还会有一些河流要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9.
最近的地震,特别是发生在土耳其和中国台湾的地震,对地震工程行业来说是具有分水岭性质的事件。这些地震有飞速推进人们的知识水平的潜能。研究的机会跨越行业的所有分支,然而,会议讨论显示如下的特别议题将尤为激励人们进行研究。1.在1999年的地震之前,全世界震级超过7级、且距断层不足20km的地震只有8次记录到了地面运动。8月在土耳其发生的地震又产生了5条记录,几乎是以前有效信息的一倍。而且台湾地震又产生了令人震惊的65条记录。台湾地震的主震和大于M6级的余震被500多台仪器记录到。2.最近的地震产生的地表断裂造成遍布城市和工业区的破裂。工程结构遭到大的走滑断层位移(土耳其位移达5m)和逆断层作用的影响(台湾垂直位移和翘起达数米)。土耳其、台湾和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兰德斯和赫克托矿)显示出与大的断层破裂有关的地面形变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在断层经过区和邻近主断层迹线的上盘。3.我们最近对于地壳地震的经验大多局限于7级;台湾和土耳其的地震达到7.2到7.6级。7.5级的地震通常构成设计的基础并且通过外推被用来预测新地震引发的问题。破裂方向性效应比当前模型提出的更难弄清楚。再有,当前模型的意义在于代表中、高频近断层地面运动。宽频带数字记录能提供第一手可靠的近震长周期地面运动的数据。4.一些城市地区被确定能够提供唯一的、非常宝贵的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现象的数据和城市规划、应急反应和恢复重建问题的数据。在土耳其的阿达帕扎勒地区,这些效应包括基础设施由于液化导致地基承载力的丧失而下沉和倾斜、宽阔的冲积层充填峡谷的反应(盆地效应)和小范围的软弱、可液化的沉积层的反应。主震之后,城市地基遭到大约6min额外的小激发,其持续能量输入所产生的影响需要查明。台湾的东势市死,亡率非常高,建筑物损坏严重。近断层地面运动相关的重要性是放大了基岩之上坚硬地基的反应,工程建筑物的结构性能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坚硬地基处高烈度地面运动的放大问题。从土耳其的迪兹杰获得的初步信息显示,8月的地震损坏了大约15%的建筑物,而11月的地震损坏了超过50%的建筑物。对这两次事件当中的建筑物反应的评估将会成为理解结构物地震行为的基础。在这一组特例事件中,迪兹杰真正是一个特殊机会。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现有的及以后将会得到的数据将会扩展我们的研究能力,包括基于全球合作基础上的能力。本会议报告包括很多专题讨论,与会者感到应作进一步的考虑。建议立即采取如下行动:1.最优先努力获取、归档和组织的基本信息。集中一个由地震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应急反应、恢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小组去开发重要信息的模型。开发这样一个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多学科、广范围研究中的数据收集的可能性。同时,研究基金机构,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局、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和其他政府或企业组织应该支持研究的各种建议,用明确的目的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易逝的数据。2.所有直接进行数据收集的项目都必须有计划公布原始的、无条件的信息和接纳其他国家的同行。以下这些被认为是数据分享和试图合作的证据:为访问学者或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所作的预算、其地国家已有项目或专业人员在从事相同工作的确认、为旅行和指定时间作实地考查研究所作的预算。3.大规模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应从这里显示美国研究人员和其他受影响的国家从交换数据、合作分析和相互学习经验中得到益处。信息交换应包括其他国家对地震危险研究的参与(和近期蛾市地震的经验),尤其是希腊、日本和墨西哥。合作的范围应包括强震动台网的部署、召开会议、从这些地震中引为特定教训的交流。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作为有效的资源,1999年的地震将会是无前例的和不可预见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决不能浪费。地震工程专业人士必须采取主动,向决策者通告。假如我们忽略这些机会,我们的社会将为缺乏行动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0.
李昌珑  徐伟进  吴健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5,37(6):1024-1036
本文介绍了特征地震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正态分布模型和布朗过程时间模型, 提出了使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的特征地震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通过具体算例对不同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了比较, 并对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特征地震含时间模型在复发周期早期的地震危险性低于不含时间模型, 而在后期其地震危险性则高于不含时间模型. 特征地震复发周期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布朗过程时间模型计算得出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在未到期望复发时间时, 正态分布模型与前两种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而接近期望复发时间及之后时段, 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则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