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邹元春  吕宪国  姜明 《湿地科学》2007,5(4):305-310
根茎是植物显著变异的地下茎,对于研究湿地克隆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入侵生态与进化生态等具有重要价值。根茎适应水文情势和基质养分的变化,并在本地竞争与向外入侵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可塑性且具有种间差异。对于特定物种而言,根茎的内在特质反映了其所处的环境特征,而根茎生长的可塑性则显示出适应周围环境短期变化的能力。根茎与微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在构件尺度的协同演化过程。迄今为止的研究涵盖了根茎的生理生态诸方面,但根茎对于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与繁殖之间密切联系所承担的适应性角色还缺乏深入理解。在综述目前对湿地克隆植物根茎表形可塑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茎在湿地植物研究中亟待加强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可塑性研究的模式构件的潜力,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93.
长春市南湖公园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华  吕宪国  姜明 《湿地科学》2007,5(2):159-165
城市公园中大面积存在的绿地和水面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健康舒适和相对静谧的休闲娱乐环境,而且对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城市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大多属于非市场化价值,计算困难而往往被决策者所忽视或低估,从而导致许多城市公园管理不善、污染严重,甚至被挤占挪用。采用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比较成熟的一些方法:物质生产功能采用市场价格法,环境调节功能采用替代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社会文化服务采用享乐价值法等对长春市南湖公园各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结果显示,长春市南湖公园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13×109元/a。其中,以休闲娱乐、景观欣赏、精神文化和教育科研等社会文化服务价值占绝对优势,接近3.12×109元/a,约占总价值的99.57%;其次为环境调节价值,共计1.31×107元/a,约占总价值的0.42%;有机质生产价值为3.92×105元/a,仅占总价值的0.01%。这一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开敞绿色空间,在城市自然景观资源方面的稀缺性特点以及在满足城市居民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姜明  吕宪国  杨青 《湿地科学》2006,4(3):168-173
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湿地获取化学物质的最初场所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中介。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调节地表水分、分解固定和降解污染物、保存历史文化遗迹等功能。结合湿地土壤的生态功能、物质“源汇”功能、“养分库”功能、“净化器”功能以及“记忆”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湿地土壤定义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湿地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5.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71,自引:28,他引:71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湿地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
东北山区湿地的保育与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刘兴土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4,2(4):241-247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东北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山区湿地面积452.31万hm^2,以沼泽湿地为主,占山区湿地总面积的76.71%,分布着特有的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山区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是保护东北平原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天然屏障。在分析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利用现状的同时,提出增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能力建设、实施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试验站、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及增强湿地保护的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97.
地球之“肾”——湿地系统的性质、功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士壤、厌氧条件和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温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由于湿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链及其所支撑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也被称为“生物超市”。同时,湿地因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能够稳定水分供应,因而能够改善洪涝和干旱状况。湿地具有物质“源”、“汇”及“转换器”的功能,可以净化污水,保护海岸,补给地下水。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刘红玉  吕宪国 《地理科学》1999,19(5):432-436
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的研究是景观制图的关键。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引起该区域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得出人文因素,水文因素,地貌和植被因素为其主志因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第一级按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划分为:自然湿地景观,半自然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第二级按地貌划分为:河漫滩,阶地,湖滨,洼地,谷地;第三级对沼泽湿地植被25种  相似文献   
99.
河岸湿地研究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区,河岸湿地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鉴于河岸湿地在流域规划、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中国学者对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历经十余载,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备的学科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河岸湿地基础理论,包括河岸湿地的定义、边界、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的研究;以及河岸湿地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河岸湿地生态模型与GIS技术的运用、岸坡稳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和河岸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等,提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河岸湿地生态学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的设想,以期推动河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群落演替系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选择了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漂筏苔草-鸭绿苔草(Carex jaluensis)-小叶章以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小叶章-山杨(Poptdus davidiana)3个群落空间演替系列,按群落类型挖取土壤种子库样本,采用连续萌发的方法鉴定可萌发种子库的植物种类并统计种子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地上部分的植物成分。结果表明,各演替系列在0~10cm土层内种子密度为433.3~2066.6粒/m^2;10~20cm土层种子密度为33.0~1375.0粒/m^2。表层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及种子密度均大于深层土壤。随着生境中水分梯度递减,演替系列内的地上植物成分与对应的土壤种子库植物成分的相似性系数(CJ)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则呈现增加趋势。演替系列内不同群落类型间以及同一群落内不同样本间的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种子库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同一演替系列内相邻群落的种子库具有数量不等的共有种,种子库的空间更替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