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622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81.
淮河流域5~6月降水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进行分析对于预测黄海绿潮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淮河流域10个站,长江流域15个站,通过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51~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2000~2010年,淮河流域5~6月降水呈现增加趋势,与长江流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分别对淮河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ipole Mode Index,DMI),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与6个月前的DMI指数达到最大正相关,与20个月前的北太平洋(20°N以北)SST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PDO指数达到最大负相关。这表明,PDO、DMI指数对淮河流域5~6月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2.
201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东  李修仓  任福民  徐良炎  袁媛  龚志强 《气象》2012,38(4):480-489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地区。西欧和中国东部出现严重春旱。夏季,非洲东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严重。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南亚南部、东亚中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等地。而南美中东部、东南亚及中国东南部、日本、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0/2011年拉尼娜事件和台风活动是导致东南亚洪涝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巴基斯坦洪涝主要与印度洋正位相偶极型海温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83.
利用50a(1961-2010年)的日最低气温计算阈值,超过此阈值为极端低温事件。将内蒙古东、中、西部的极端最低气温事件进行四季划分统计.讨论分析这些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与大气环流、海洋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基本上没有发生,90年代末以后又陆续发生,但强度、范围明显减小。极端低温事件与北半球极涡、北极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海气相互作用、副热带高压、两风带环流存在着大体一致的年代际震荡趋势,同时与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有关,而且相关关系显著。通过相关检验,建立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概念模型.以此应J}=fj于实际的业务当中.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引发的各方面损失。  相似文献   
184.
司古 《地图》2012,(3):12-13
大型展会对城市发展有显著的"弯道加速"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所在城市在申办、筹办、举办国际盛会的过程中,获得了跳跃式的前进。其实,不只是我们熟知的北京和上海,100多年前,美国的芝加哥就向世人验证了这个道理,而当时的一张手绘地图恰好记录下了这个历史事件。18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美国决定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作为庆祝。在与圣路易斯、纽约和华盛顿竞争举办资格的过程中,芝加哥无疑具有明显优势:芝加哥地区铁路里程数占全美  相似文献   
185.
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志华  柳红 《山东气象》2009,29(2):70-70,72
对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造成差值的以下5种原因,即下垫面性质状况不同、观测时间不同、响应时间(滞后性)不同、仪器安置状况的影响以及传感器或温度表自身原因,并简要介绍了检查与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6.
NCEP/CFS模式对东亚夏季延伸预报的检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的气候预报系统(Climate Forecast System, CFS)所提供的1981—2004年历史回报试验结果,检验和评估了该系统对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预报技巧和系统误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模式预报和观测的10~20 d及30~60 d低频振荡分量,重点对我国南方3次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预报技巧进行检验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CFS系统对东亚整体大气环流逐日预报的可靠时效为5 d左右,60°N以北的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预报系统性偏低,而在40°~60°N则为系统性偏高。系统性误差随预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10 d以上预报的系统性误差大小和空间分布逐渐趋于稳定;CFS系统对低频分量的延伸期预报技巧好于对其整体大气环流的预报技巧,并且在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中,CFS系统对影响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低频振荡特征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7.
内蒙古高等级公路道路结冰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07年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包头—兴和段4个气象站监测的结冰和积雪资料,分析得出可能发生道路结冰的天气气候背景。并利用1990—2000年包头—兴和段可能发生道路结冰现象的降水天气过程的气象资料,总结出6种天气环流概念模型,为预报内蒙古高等级公路道路结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喀什市1952-2006年日照时数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喀什市1952--200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喀什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和各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根据喀什市的降水资料及总、低云量资料,对照时数减少的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喀什市的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少幅度最多的是夏季,最少的是秋季。  相似文献   
189.
青海玛多7.4级地震烈度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基于断层最短距离的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对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进行快速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图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地震正式速报后1分钟内得到地震烈度分布的快速评估结果,时效性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理想化,在大致范围上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在重灾区范围上与此次实际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断层最短距离的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的PGV-v_(S30)计算结果较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更为精细,在高烈度区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相较于冉洪流等研究的地表破裂与震级的经验关系,Wells等研究的经验关系在本次地震中的适用性更好。文章研究结果在此次实际地震应急响应中进行了应用,为政府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0.
辽河三角洲处于陆地和海洋的结合部,蕴含丰富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项目通过三年的时间,查明了辽河三角洲地区主要含水层结构:第四系含水层系统(Q)、明化镇组含水层系统(Nm)、馆陶组含水层系统(Ng)。通过设立动态监测网,建立、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实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动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较为稳定,水位动态变化不大;上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于多年连续大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形成了2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水质动态:第四系上更新统(Q3)浅层水Cl-、SO42-、Na+及矿化度持续升高,高矿化度水分布面积扩大,水化学类型复杂化,氯化物型和钠型水分布面积增大,向周边扩散;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下水,水质优良,变化不大。针对地下水超采,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适当减少新近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