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0篇 |
大气科学 | 120篇 |
地球物理 | 110篇 |
地质学 | 344篇 |
海洋学 | 121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38年 | 6篇 |
1936年 | 12篇 |
193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我们研究了发现于(元古宙最下部)多米尼群及(太古宇)蓬戈拉群的沉积岩与下伏花岗岩(南非德兰士瓦)之间的蚀变带。该蚀变带有一过渡的下部界线,原生火成矿物向上到与上覆沉积岩接触处全部渐次破坏。Ca、Mg、Na、P和Mn在该带往上逐渐流失。化学和矿物变化以及可用的地层证据都与这些带所形成的古土壤是28—30亿年前前寒武纪风化作用产物的解释完全符合。古土壤形成后又遭到交代作用和变质作用。眼下古土壤中见到的绢云母可能是原始泥土经低温钾交代作用形成的。前蓬戈拉群古土壤中的红柱石可能由保存地下水流和钾交代作用的不透水带中的原始泥土经变质而生成。调查了三个地方的多米尼古土壤。除铁的性状外,上述三个地点的风化作用结果相似。有一处丧失了20%的铁,而另一处竟失去了75%和80%的原始铁含量。铁丧失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颗粒大小和地形的活动中土壤通气量及大气圈气体的扩散所发生的变化所致。铁丧失量的变化可以用于把某些制约条件放在前寒武纪大气圈的组分上。受多米尼古土壤(上覆含铀砾岩)施加影响的特定制约条件,需要化学风化和温室效应,并可能存在扩散性的光化学氧化剂,氧分压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压的可能范围:PO_2为0.02%到0.5 PAL(现代大气圈水平),PCO_2为5—30 PAL。 相似文献
83.
宁波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岩礁潮间带平均生物量高于沙质潮间带高于泥沙质潮间带,而密度为岩礁潮间带高于泥沙质潮间带高于沙质潮间带。主要生物类群有甲壳动物,藻类及软体动物。岩礁潮间带生物量从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的生物量和密度从北至南增加。 相似文献
84.
85.
根据深圳市文锦广场深基坑喷锚支护及锚杆拉拔试验成果,探讨砂浆锚杆和摩擦锚杆在坡残积土中的锚固机理,认为砂浆锚杆锚固力主要取决于砂浆与坡残积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摩擦锚杆锚固力主要取决于锚杆与土体间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86.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与政策导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结合世界城市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基础这间的关系,世界城市结构演化及其成长过程等的一般规律,在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经济模式与空间结构模式。加大开放程度,推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增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为基本经济模式;而在首都圈与环渤海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及改北京单中心结构为近、远程多中心圈域型结构,为基础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六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7.
88.
由于野外采集环境的限制,常常无法采集得到完整规则的野外地震数据,为了后续地震处理、解释工作的顺利进行,地震数据重建工作被广泛的研究.自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相继出现了基于该理论的多种迭代阈值方法,如CRSI方法(Curvelet Recovery by Sparsity-promoting Inversion method)、Bregman迭代阈值算法(the linearized Bregman method)等.CSRI方法利用地震波形在Curvelet的稀疏特性,通过一种基于最速下降的迭代算法在Curvelet变换域恢复出高信噪比地震数据,该迭代算法稳定,收敛,但其收敛速度慢.Bregman迭代阈值法与CRSI最大区别在于每次迭代时把上一次恢复结果中的阈值前所有能量都保留到本次恢复结果中,从而加快了收敛速度,但随着迭代的进行重构数据中噪声干扰越来越严重,导致最终恢复出的数据信噪比低.综合两种经典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联合迭代算法框架,在每次迭代中将CRSI和Bregman的恢复量加权并同时加回本次迭代结果中,从而加快了迭代初期的收敛速度,又避免了迭代后期噪声干扰的影响.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新方法不仅迭代快速收敛稳定,且能得到高信噪比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89.
传统三轴试验径变形的测量多采用链式环状传感器,假设试件为对称破坏,呈X型或沿中心轴对称破坏为合理测量方式,绘制偏应力与体积应变曲线斜率没有意义,如果在三向等量加卸载下斜率具有含义。弹性阶段比例极限和峰值应力恒定,外加应力大于比例极限应力时比例极限和峰值应力随损伤变化。破坏区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是材料力学与结构综合体现,应将应力和应变改为视应力与视应变;传统的迟滞回线面积是能量耗散表征是不正确的,应是能量存储、转换和耗散表征;沿中心轴破坏应为拉破坏,能很好地解释岩体中拉裂纹现象,因此提出循环加卸载试验以卸载曲线线性段作为材料参数确定依据。对于孔隙连通材料,施加应力大于比例极限应力,在不排水任意应力状态水压力卸载至0,以卸载曲线的线性段决定相应材料参数,建议传统三轴试验改为50 mm×50 mm×100 mm六面体试件。在比例极限应力内,损伤变量恒定,在外加应力大于比例极限应力时,沿应力主轴各方向损伤演化不一致,且随应力路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在西澳大利亚,太古宙这个名词一般应用在早于2400Ma的岩层,这与最近由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2500Ma界线是有一定偏差的(James,《前寒武纪研究》,7,193—204页:1978)。无论应用那个标准,西澳大利亚地盾的二个最老部分—皮尔巴拉(Pilbara)和伊尔冈地块—在太古宙期间就已清楚确立。上述两个地块均以典型的绿岩—花岗岩类为主所组成,其中许多花岗岩类深成岩由含高比例火山岩同时形成的绿岩带所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