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卢丽君  张继贤  王腾 《测绘学报》2011,40(4):459-463
为满足在坡度陡、高差大的复杂地形地区高精度DEM制图的需要,在传统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外部DEM,建立外部DEM模拟相位和干涉解缠相位的对应关系,构建多维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去除误差相位趋势;同时根据引入的外部DEM估计高程的误差范围,进行高程点的滤波,达到精化DEM的目的,形成最终的DEM产品。该方法已经应用于高分辨雷达影像(COSMO数据)在云南德钦地区DEM地形图的制作,通过GPS数据的验证,其精度达到了国家1∶50 000 DEM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种在长时间序列SAR影像上提取稳定目标点的多级探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时间序列上的差分雷达地表形变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形变监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而在长时间序列上稳定目标点的准确提取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提取稳定目标点的多级探测方法.该方法以传统的振幅探测法为基础提取稳定目标点,同时针对振幅探测中稳定目标点的分布密度低、不均匀等问题,建立时间相干性计算模型,并利用目标点时间相干信息提取更多满足要求的稳定点目标.本文选用上海地区的26幅ERS-1/2 C波段SAR图像(1992-2000年获取)进行了目标点的提取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差图融合的匹配方法。首先,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系数(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利用多个不同尺寸的匹配窗口分别进行匹配,获取相应的视差图;然后,提出了一种左右一致性(left right consistency,LRC)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相结合的置信测度,用来评价视差图中每个视差的置信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视差图融合策略,该策略对上述多个匹配窗口获取的视差图进行加权融合,融合时既考虑了视差本身的置信水平,也兼顾了其邻域视差的影响。采用TanDEM-X的聚束立体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减少DEM粗差点,DEM高程精度由11.28 m提高到8.41 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InSAR获取DEM的精度,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每一架次均须飞临定标场,这就要求测绘人员需要多次布设角反射器.本文针对外业重复布设角反射器耗费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机载双天线InSAR联合干涉参数定标算法,实现了利用一次布设的控制点同时标定多架次干涉参数,减少了野外布设角反射器的工作量.该方法首先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定标方法选择适于机载双天线InSAR数据的干涉定标参数,其次将基于局部配准的配准方法和PSInSAR中PS点选取的方法首次引入高程连接点的选取中,实现了多架次同一场景的高程衔接.最后,根据控制点和连接点高程属性的差异,建立了不同的误差方程,组成联合定标模型,并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CASMSAR-X数据进行了联合定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点目标分析的InSAR技术检测地表微小形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技术发展而来的时间序列影像点目标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大范围地提取地表微小形变信息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针对地表形变检测中经常出现的时间、空间去相干问题和大气效应等问题,从常规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技术(D-InSAR)入手,深入探讨了以永久散射体(PSI)和相干目标分析(CTA)方法为代表的点目标分析技术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它们的特点和优势。最后,介绍了CTA方法对提取长时间地表形变场的具体应用实例,说明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