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19篇 |
地质学 | 102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3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氮矿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呼吸和氮矿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短期内温度升高能明显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和升温时间的延长,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可能逐渐降低。由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与土壤水分含量、气候、植被、凋落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用一个固定的Q10(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来计算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响应的量,会给研究结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除了直接的反应外,还具有复杂的适应性。尽管模拟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暖将使土壤呼吸增加,但是有关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试验数据比较少,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呼吸的模拟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将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其影响程度的强弱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土壤基质的质量与数量、土壤水分、升温持续的时间等有关,这使目前有关研究结果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统一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区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在研究土壤呼吸和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时结合考虑其它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2.
为获取加载过程中结构-冻土界面温度场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红外热辐射成像技术对模型桩-冻土界面上红外辐射温度场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桩在加载直至滑移过程中,桩-冻土界面处存在红外辐射温升现象;桩-冻土界面发生滑移前,红外热图上低温区域在密度和范围上均逐渐减小,距离冻土试样表面不同深度D处温升幅度?T和影响宽度W随时间而逐渐增加,但相同时刻?T和W随深度D的增加而减小;桩-冻土界面发生滑移后,红外热图上的高温区成带状分布,并趋于贯通,最大温升幅度?Tmax和温升影响的最大宽度Wmax随深度D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红外热辐射成像技术应用于冻土地区结构-冻土界面温度场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以服务于居民的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文化设施空间格局的演变,并从宏观的空间形态和微观的集聚中心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5类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数据引入居民行为因素探究对文化设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① 10 a来郑州市文化设施增长迅猛,由传统文化形式占优势转变为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占优势;② 不同类文化设施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各类文化设施的集聚特征与其自身特点和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相关。③ 居民可支配时间、消费习惯、居民文化水平等居民群体因素对文化设施分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且不同因素对不同类文化设施的影响大小有较大差别。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方向的建议:① 加强市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文化设施建设;② 多注重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类设施的建设,迎合居民逐渐转变的精神与价值观趋向;③ 尝试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布局和多用途开发;④ 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综合考量不同居民群体对文化设施的需求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94.
Aiming at the stabilization of Qinghai-Tibetan Railway embankment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and run, the method using tilt pipes to keep the permafrost embankment stabiliza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By gathering natural cold energy in the winter and release it in the summer the tilt pipes can keep the permafrost embankment stabiliz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s of the embankment and the stratums below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ipes diameter 250mm, length 7. 0m and tilt angle 30°,45°, 60° until the railway working for 20 years. It is shown that the embankment field using tilt pipes will eliminate the thawing core and come into subzero temperature phase ahead of 9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model. Different tilt angles have different efforts on the embankment and stratums, synthesis analysis of thermal income and expenses of the embankment and stratums should be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95.
96.
沙丘迁移是风的作用结果,而地面风向则受到地形条件的很大影响。阿勒泰地区沙丘移动方向较复杂,在夏半年(4—9月),西部额尔齐斯河南北及中部两河地带的沙丘向东、东南方向移动;冬半年(10—3月),西部额尔齐斯河以南沙丘略向北移动,河北侧沙丘向西、西北移动。本区的气候主要受西风和北极气团的影响。蒙古高压区在冬半年对本区作用显著,主要由阿尔泰山中段鞍部南下侵入该区,然后沿额尔齐斯河西行,对该河北侧的沙丘产生明显作用。在本区的起伏山地直接影响风的流动线路,控制地面沙丘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97.
98.
地震是人们在生活活动中必须极其重视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不止一次地造成巨大的灾害:建筑物和整个城市的毁灭,很多人的死亡。所以很自然地,预先查明可能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地方就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地震区域划分的任务。假如这个问题可以满意地解决,那么在地震危险地区兴建建筑物时,就可以事先采取适当的预防方法,因而可以防止人们的死亡和贵重建筑物的破坏。在苏联许多地区,主要是南部和东部的边区,都受到地震的威脅,这些地震有时达到灾难性的强度。七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是位於地震危险的区域。这些情况使地震区域划分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苏联政府一向是用最广泛的方式来促进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100.
毛乌素沙地西部地区, 位于北纬37°35′~39°06′、东经106°20′~108°15′, 包括内蒙鄂托克旗、陕西定边县和宁夏的陶乐、灵武、盐池县的一部分地区。西部紧邻黄河, 隔河是贺兰山系, 偏北和偏东北是鄂尔多斯高原, 南部是黄土高原, 海拔高度1100~1500米, 根据干燥度公式计算, 西部区在1.6~3.1, 是半干旱向半荒漠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