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省东部延边和龙地区中生代闪长岩的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为 173~175 Ma。岩石的 SiO2 含量为 53.28%~58.02%, TiO2 含为 0.99%~1.08%,MgO 和 TFe2O3 含量分别为 1.96%~6.45% 和 6.59%~9.64%,Mg# 值为 37~59,Na2O 含量为 3.37%~4.88%, K2O 含量为 0.94%~2.30%,Na2O/K2O 为 1.70~4.16,Al2O3 含量为 15.87%~18.93%,相对富钠高铝,并且具有钠质钙碱性系列 向高钾钙碱性系列过渡的趋势,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 以及无 Eu 负异常的特点。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明显亏损 Nb,Ta,Zr,Hf 和 Ti 等高场强元素 (HFSE)。 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未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该期闪长岩形成 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联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2.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5年黄河源区有关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差积分法、累积距平法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累计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评估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少趋势,源区蒸散量呈增大趋势;与基准时期1961-1989年相比,在不考虑气温影响的情况下,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1990-2008年分别为33.12%和66.88%,在2009-2015年分别为73.61%和26.39%;两个时段相比,气候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上升,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下降,这与气候变暖及2005年黄河源区启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23.
海岛是拓展海洋经济空间的重要基础,但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及岛上居民的生活。文章介绍了海岛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淡水供应方式;在深入分析海水淡化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大规模应用的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岛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海水淡化研究所在能量回收装置研发、可再生资源利用、远程监控、系列化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4.
水资源紧缺问题制约砣矶岛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对砣矶岛水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的水量和水质;根据相关资料和发展规划,对砣矶岛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需水总量为48.33万m3,水资源缺口最高可达9.19万m3;通过总结目前岛上供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水源分质供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即增加9.19万m3/a的海水淡化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装置,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与淡化水的混合水,生产用水采用淡化水,生态用水采用地表水和回用水,同时建设水资源监视监测系统,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5.
刘胜浩  赵林林  刘玮  王波  张朝晖 《海洋学报》2019,41(12):121-13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亟待突破承载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率定的技术瓶颈,并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定量评价关键技术。本研究基于“资源量?消费量”模型,通过调查与实验分析获取特定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营养级等关键参数值,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Tait沿岸海域能流模型来估算海洋生物资源总量,然后根据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或年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来计算该海区海洋生物资源承载力的阈值。根据2016年对日照辖区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该海域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428.22 mg/(m2·d),浮游植物年生产量为918.51万t,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85、3.92和3.90,利用营养动态模型计算海域渔业资源(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的年生产量为3.89万t;根据Tait沿岸海域能流模型计算日照10 m等深线以内浅海的除去壳重的贝类资源量为5.50万t。按照年人均水产品摄入量为21 kg,计算出日照辖区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承载力总和为192.86万人;按照年人均摄入蛋白质量为30 kg,计算出日照辖区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承载力总和为16.87万人。本文建立了一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海洋生物资源承载力定量评价技术,对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和建立陆海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监测预警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我国南北海区经常能观察到聚集的漂浮铜藻,为有效利用铜藻资源,设计了铜藻室内保存及海上越冬试验。结果显示,铜藻在室温3℃~15℃下藻的鲜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80μmol·m-2·s-2强光比20μmol·m-2·s-2弱光保存铜藻效果好,低温比高温保存效果好,但低于5℃后的铜藻保存效果变差。在温度5℃~17℃左右时,海上筏养铜藻特定生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且藻体健壮,在冬季海水温度降到℃以下时,铜藻基本停止生长,但是藻体仍保持较好的活力,因此漂浮铜藻可在黄海南部海上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俚岛、荣成靖海卫、文登泽库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发现,底质对海藻的种数及分布均有影响。荣成俚岛潮间带为岩礁底质,海藻的种数较多,有3门31属37种,荣成靖海卫与文登泽库潮间带以砂质底为主,海藻的种数较少,分别为3门8属11种与3门7属9种。岩礁底质的形状、布局影响海藻的生长与分布,分析了九种不同岩礁类型的海藻分布规律以及适宜生长的海藻种类多数海藻不易在岩礁迎浪面附着,在低潮带,易在有一定沉积效应处生长,在高潮带,易在有一定的存水量的地方生长。研究结果对潮间带海藻资源增殖与恢复中藻礁材质、形状等的选用与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平流层对对流层的作用是准确评估、预测对流层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平流层成分尤其是臭氧的变化,可以改变平流层乃至对流层的辐射平衡,从而影响平流层、对流层的热动力过程。本文从辐射、动力2个角度介绍了平流层臭氧影响对流层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平流层臭氧可以通过长短波辐射的方式对对流层大气造成辐射强迫,利用大气化学气候模式可以定量计算平流层臭氧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但是辐射强迫的估算受模式中辐射传输模块本身缺陷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动力方面,平流层臭氧变化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改变温度的垂直和经向梯度,造成波折射指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平流层甚至对流层内波的折射与反射,通过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内的波—流相互作用,对对流层气候产生影响。另外,南极臭氧损耗可通过大气环状模影响冬春季中高纬度对流层的天气气候,但是其影响的强度大小以及物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变化与北半球中高纬度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相比南半球要更加复杂,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在200~1200 m之间,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勘探工作.为此,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盆地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共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  相似文献   
3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五个海区(大连、威海、青岛、温州、福州)鼠尾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1条引物,对五个鼠尾藻种群共150份DNA样本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207个有效位点,多态位点达8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6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