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针对基于地物光谱统计特征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由于存在较大的同物异谱现象导致提取结果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建筑物指数并顾及纹理特征的遥感提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传统民居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形态和纹理特征,首先利用形态学建筑物指数法提取建筑,并使用最小矩形长宽比和像元个数区分道路和零星地物,而后利用Contourlet变换和谱直方图相似性计算进行纹理甄别,实现传统民居的遥感识别和提取。为了验证该方法,选取湖南省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QuickBird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提取结果,整体精度为71.54%,影响提取精度的关键原因为损毁严重的建筑物光谱特征与目标图像纹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32.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 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 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 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 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相似文献   
33.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0,40(9):1403-1411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快,已表现出产品多样化、技术集成化、需求娱乐化、用户大众化、功能休闲化等特点。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 3D高清动态仿真效果提质的技术实现问题;② 运用AR等新技术优势解决现场体验感不足的问题;③ 解决景区如何在网络虚拟旅游中受益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虚拟旅游方向是:① 在线产品越来越真实化和高清化;② 客源市场越来越大众化和多元化;③ 产品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分众化;④ 展示平台越来越普及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34.
南方丘陵区的生态脆弱度评估--以衡阳盆地为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将生态脆弱性分为潜在脆弱性与现实脆弱性。根据南方丘陵易侵蚀退化脆弱区的脆弱因子分析,选择高度、坡度、土壤可蚀性K值、降雨量、暴雨量、多雨期降雨比重和少雨期干旱指数为潜在生态脆弱度指标;选取森林覆盖率和坡耕地指数作为现实脆弱度评估的人为修正指标,计算现实生态脆弱度。计算结果显示,衡阳盆地大部分的潜在生态脆弱性为轻度脆弱,其中盆地中部的衡南县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无论1984年还是2000年的现实生态脆弱度,均以衡南县最大,祁东县次之;各县2000年的现实脆弱度均比1984年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衡阳县,下降幅度最小的是衡南县。  相似文献   
35.
刘沛林  于海波 《地理科学》2012,(11):1304-1310
古村落乡村性传承是存续地方本土文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乡村性传承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考虑古村落旅游影响、乡村性特征随社会发展的必要性等趋势,构建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层次分析模型,评价因素包括乡村建筑、乡村文化、农业经济、乡村社会和乡村环境5个方面。案例分析以爨底下村为例,评价其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乡村性传承情况,评价结果显示爨底下古村落的建筑、环境、乡村文化与乡村社会等方面的乡村性传承良好,但传统乡村经济特征传承较弱。  相似文献   
36.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展,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对提升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20份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度问卷调查资料,结合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为0.82,属于较好水平,但居民对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程度评价为一般。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的组合因子,并提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通过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相结合,对南京城市旅游形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游客对南京形象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古老”、“绿化好”和“文化底蕴深厚”方面。南京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事件、娱乐项目和文化氛围方面与游客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今后需通过城市景观管理促进旅游形象建设;通过强化系列旅游活动的开发塑造旅游形象;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促销强化旅游形象,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独特魅力的“六朝古都,文化南京”。  相似文献   
38.
城镇化进程中张谷英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李伯华  周鑫  刘沛林  陈驰  刘一曼 《地理科学》2018,38(8):1310-1318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普遍面临着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双重压力。以湘北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探索了传统村落功能转型的一般态势和空间重构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从功能转型来看,张谷英村正经历着传统生活功能向现代生活功能的转变、农业功能向旅游业功能的转变以及传统空间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 ;从空间发展来看,张谷英村空间结构经历了空间缓慢发育、空间快速扩展和空间有序跃升3个阶段;从适应性来看,张谷英村正面临着村落文化冲突显性化、聚落空间结构空心化、道路结构系统衰退化以及村落土地利用粗放化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对策来看,构建了集视角层、功能层、规划层和目标层于一体的传统村落空间重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9.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结果如下:①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空间上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产功能协调和生态空间优美,这与“三生”空间系统目标和特征非常契合;②从“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兰溪村生活空间由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演变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过程,“三生”空间逐渐由传统的人居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转变;③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相似文献   
40.
杨立国  刘沛林  林琳 《地理科学》2015,35(5):593-598
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为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的基础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通道芋头、黎平肇兴、三江高定3个侗寨的272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① 侗寨景观的4个基因均对地方认同建构产生积极作用,且呈现“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鼓楼”强弱顺序;② 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是意向认同>情感认同>认知认同;③ 在地方认同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出生地、职业、收入、村落发展、教育程度、居民类型、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因素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明显;④ 在个人特征、社会经济、景观基因3个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对个人特征影响最明显,村落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强,萨坛对景观基因感知贡献最大;⑤ 个人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共变后通过景观基因感知对地方认同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