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飓风的启示:渤海湾西岸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墨西哥湾飓风促使本文作者再次反思渤海湾西岸的现状:海岸线由曲折转为平直的、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人为活动为主因造成的潮间带变宽变缓的、以淤积为主的干扰进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在海面上升、地面下沉伴随下,在淤积进程达到其顶点后、重归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的可能前景,届时的“沼泽化”威胁,将加剧目前以“封闭治理”理念为主导的防洪措施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利用深地球测深资料进行S波震相的有效识别和S波分裂参数计算方法,对泰安--忻州剖面S波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区域地壳介质向各异性、区域应力场方向异常的可靠证据。与震源机制解及深部的构造结构对比分析表明了S波传播和S波偏振异常的超壳断裂带和深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表明测深资料S波分裂研究了对了解介质各向异性构造活动特征,分析地壳介质属性了解其动力学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3.
西藏地区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资料信噪比极低,地层褶皱严重,地震成像差。目前勘探程度低,资料有限,地震勘探施工参数选择困难,对于地震资料处理参数选取难度大。为了更加有效地认识该地区资料干扰波特点,选择合适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提出了合适的盒子波调查方法。通过盒子波分析,发现该区产生规律性很强的规则干扰波,其速度、振幅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室内组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接收组合方式对资料影响较大,接收组合个数、基距和组合图形等参数均影响着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14.
InSAR系统是根据两幅相干复影像的相位差进行高程测量的,相位精度是影响系统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随着DGPS/IMU技术的发展,其精度越来越高,已被广泛用于机载地理信息获取系统;同时,利用高精度的DGPS/IMU数据进行高分辨率的InSAR成像运动补偿也已受到重视.在分析了InSAR成像运动补偿对相位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DGPS/IMU数据进行机载InSAR运动补偿的成像方法,并用实际数据成像,给出了运动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15.
本文通过对马尔康-古浪宽角反射和折射剖面高精度观测段(200~400 km)的Pg、Sg资料的分析解释,给出了该区段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并利用震相识别误差分析、分辨率计算及不同初始模型筛选等方法,使走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对应于阿尼玛卿缝合带的275km~355 km桩号段内平均泊松比高达0.297,P波和S波速度呈横向高低速条带变化,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基本上均位于高泊松比和低速带内,并分别处在缝合带与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褶皱带的分界上.阿尼玛卿缝合带南侧的若尔盖盆地平均泊松比较低,约为0.257,北侧西秦岭褶皱带的平均泊松比为0.264.  相似文献   
116.
华北东北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裂陷盆地结晶基底构造形态和界面结构性质与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北侧燕山隆起区高速稳定和南侧裂陷盆地低速松散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使宝坻-桐柏、宁河-昌黎断裂构造分区线和燕山隆起之间的中间过渡带为张渤地震带东部平原区地震的孕发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7.
华北强震区地震测深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华北地区的海原、张北、唐山-滦县、邢台、临汾、菏泽、大同-阳高、三河-平谷、延庆-怀来等强震区的地震测深研究成果,分析了强震区的主要深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地壳深部断裂、中下地壳低速层、速度结构的差异、泊松比和岩性的不同、复杂的壳幔过渡带、滑脱构造等构造特征与华北地区强震形成和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紫外线遗传失活的太平洋牡蛎精子作激活源,经6-DMAP加倍诱导栉孔扇贝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运用石蜡切片显微技术,对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子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采用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担轮幼虫期胚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紫外线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发生一次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不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DCB或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中,不与雌原核融合;GISH检测结果显示,在早期胚胎中没有检测到外源太平洋牡蛎精子的遗传物质。实验结果可为研究异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利用欧氏距离系数对齐齐哈尔地区温度和降水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为齐齐哈尔地区的温度和降水的指导预报和农业区域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联合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血管复流水平及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0例STEMI患者(实验组)和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健康人(对照组)。实验组行冠脉CTA检查和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CTA评估血管复流水平,T1 mapping定量测量心肌危险区体积与可挽救心肌指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肌不同节段水平T1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CTA显示实验组LAD,LCX,RCA责任血管全部复流(100%);T1 mapping测得STEMI患者心肌危险区30.2±8.8(% LV),心肌核心梗死4.7±1.7(% LV),其可挽救指数为67±16%。实验组危险心肌节段T1值(1 395±108 ms)>远端心肌节段T1值(1062±93 ms)>正常对照组心肌节段T1值(967±78 ms)(P<0.05)。但实验组三支责任血管所支配心肌节段平均T1值无显著性差异(P=0.79)。结论:冠脉CTA技术与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可全面、定量评估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