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提高高光谱影像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生成式对抗网络由生成器、判别器和分类器3部分组成,其中生成器用于模拟高光谱样本的数据分布,生成特定类别的样本;判别器是一个二值分类器,用于判断输入的样本是否为真实数据;分类器用于对输入的样本进行分类。利用反向传播算法依次更新生成器、判别器和分类器的网络参数使损失函数最小,从而达到训练网络的目的。生成器和判别器能够模拟高光谱影像的样本分布来辅助训练分类器,因此能够提高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精度。分别采用Pavia大学和Salinas高光谱数据集进行分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分类方法能够在小样本条件下提高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92.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5月)采用水肺潜水截线样条定量调查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区6个断面的底栖贝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综合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涠洲岛珊瑚礁区共有底栖贝类128种,分别属于多板纲1科1属3种,腹足纲25科46属68种,双壳纲22科31属57种。优势种为斑顶拟舌骨牡蛎、粗衣蛤、刺荔枝螺、马蹄螺、杂色牙螺、青蚶、旗江珧、甲虫螺、蕾丝蟹守螺、珠母爱尔螺。2018年春季定量断面采集到的样品为2纲14科43种,各断面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39个/m2、86.94 g/m2、3.31、3.50、0.37。通过对两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发现2015-2018年涠洲岛珊瑚礁区的贝类生物群落呈现良好演替发育趋势。南海珊瑚礁区贝类群落结构可能受到了人为干扰强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本研究全面掌握了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种类、分布区及群落的结构与变化,可为该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开...  相似文献   
993.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近岸海洋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携带的大量物质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珊瑚礁区的SGD特征及其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SGD的珊瑚替代指标以及全球各海域SGD的高分辨率珊瑚记录研究进展,并以南海北部为例探讨珊瑚礁退化的主导因素及SGD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珊瑚礁区,尤其是岸礁区长时间序列的SGD动态变化记录的研究极为薄弱;利用珊瑚骨骼的地球化学指标来重建局部海域的SGD通量的动态历史变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SGD极有可能是以南海北部为代表的珊瑚礁区珊瑚礁退化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公众对SGD的关注和重视相当有限。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珊瑚礁区SGD及其携带物质通量的高分辨率珊瑚记录,进而探讨SGD对珊瑚礁发育和退化影响的关键过程与机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李静渊  杨江  李农发  余剑锋  李震 《地震》2020,40(3):167-178
SS-Y伸缩仪在中国地壳形变观测中已安装使用多年,为了保证观测信噪比,伸缩仪基线长度一般在10~30 m之间,过长的基线导致仪器易受环境干扰的影响;同时,由于没有密封设计,长期使用会出现格值误差等问题。针对SS-Y伸缩仪所存在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短基线伸缩仪,仪器基线长度为1 m,采用具有较高精度的电容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并设计了全新的整体密封结构,使仪器具备更好的抗干扰能力。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测试及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短基线伸缩仪具有良好的性能特性和观测信噪比,这为仪器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996.
气象与城市火灾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书余  乔锐平  陈道红 《气象》1999,25(10):48-52
分析河北省45年的火灾和气象资料得知,河北省火灾发生的次数与相对湿度,降雨日数,气温成反比,与雷击次数,风速成正比,气象要素是重大火灾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据火灾和气象要素的统计关系建立了河北省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997.
南方海区鱼类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海南因其天然的地理位置 ,鱼类生长周期长 ,养殖种类多 ,市场较大等优势 ,海水网箱养殖已颇具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有200000多个网箱。海水鱼类健康养殖内容包括健康养殖管理 ,苗种选择 ,苗种下海前的消毒免疫 ,合理的密度及搭配 ,苗种的驯化及投饵 ,预防及治疗疾病等。1苗种选择选择健壮、无病无伤、“顶水”强的种苗 ;放养规格大的种苗有较强的抗风、抗浪等适应能力 ;合适的放养规格为 :石斑鱼(EpinephelusfarioThunberg)10cm、海鲡 (军曹鱼 )(Rachycentroncanadun(Lin…  相似文献   
998.
对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礁坪上块状类型的粗糙菊花珊瑚 Goniastrea aspera、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 和枝状类型的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的虫黄藻光合作用的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Fv为可变荧光值,Fm'为光适应后的最大荧光值)开展了连续 4d 的现场监测,旨在了解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造礁珊瑚虫黄藻的Fv/Fm'与太阳辐射、温度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即太阳辐射越强、温度越高珊瑚虫黄藻的Fv/Fm'就越低,其中Fv/Fm'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高于与温度的相关性.2)珊瑚虫黄藻能够利用日照光进行光合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250μmo1·(m2·s)-1时,珊瑚虫黄藻的有效光量子产量 Fv/Fm'随着光强增强而增强,超过这一辐射强度时,珊瑚虫黄藻的 Fv/Fm'迅速降低.3)从珊瑚虫黄藻的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的日变化看,粗糙菊花珊瑚虫黄藻的日变化幅度最小,澄黄滨珊瑚和指状蔷薇珊瑚的变化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999.
珊瑚礁源源小断地向人类社会提供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是宝贵的海洋资源,但珊瑚礁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正处于严重退化之中.文章以三亚珊瑚礁为例,利用海洋生态足迹方法评价珊瑚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三亚源自珊瑚礁的海洋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本地居民消费、外来旅游消费、贸易输出及其他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的海洋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了珊瑚礁自身的生态承载力,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打破了珊瑚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迫切需要拓宽捕捞范围、调整渔业结构和发展生态旅游等来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并加强珊瑚礁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以实现珊瑚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在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区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1)鹿回头珊瑚礁区地貌的粗略描述;(2)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古海平面研究:(3)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现代环境信息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鹿回头珊瑚礁分为8个生物地貌带:礁前斜坡活珊瑚带、礁缘砾石突起脊带、外礁坪带、中礁坪带、内礁坪带、海滩、沙堤、洼地,它们是全新世海平呵和气候环境变化的产物。关于本区珊瑚礁的研究,结合全球珊瑚礁与环境的研究来看,许多工作有待于展开和补充,大致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珊瑚礁的生物地貌过程;(2)珊瑚及珊瑚礁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3)珊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记录:(4)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及人文系统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