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宗务隆构造带位于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之间,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构造带东段丰富的岩浆活动记录了该构造带晚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的裂解和闭合过程,而西段岩浆活动的记录较为稀少,对于其东、西段是否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尚不清晰。通过分析构造带西段三叠系隆务河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认为隆务河组的碎屑沉积物的源区古风化程度轻微,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的特征,原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南祁连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和早古生代大陆弧型花岗岩为隆务河组碎屑岩的主要物源;碎屑岩可能沉积于早中三叠世挠曲型盆地中;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宗务隆构造带东西段构造演化具有不同的历程,东段发育有限洋盆,而西段并未出现,转换地带可能位于生格至罗根郭勒之间。  相似文献   
82.
基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讨论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并研究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的发生造成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初步结果表明:1)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在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震中滑动方向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高于地震触发的阈值0.01 MPa,存在明显的触发作用。在视摩擦系数分别取0.4和0.6时,震源区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0.0167 MPa和0.0170 MPa;而考虑粘弹性松弛作用时产生的库仑应力增加量分别为0.0187 MPa和0.0194 MPa。结合断裂带构造应力年累计速率的结果,2008年于田地震的发生造成2014年于田地震提前21.4~24.9 a;2)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对于距离相近的两次地震之间,同震产生的应力变化远大于粘弹性松弛效应产生的变化;3)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的发生造成阿尔金断裂中北段、玛尼—玉树断裂中段、东昆仑断裂西段、柴达木北缘断裂东段、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等不同程度的加载效应,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其中阿尔金断裂中段库仑应力增加最为明显,最大达2.8×10–3 MPa;玛尼—玉树断裂中段次之,应力增加量最大达5.6×10–4 MPa;东昆仑断裂西段应力增加量最大达4.75×10–4 MPa。而玛尼—玉树断裂西段库仑破裂应力最大卸载量达3.6×10–3 MPa。  相似文献   
83.
近些年来,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古地形(Paleo-surface)恢复重建,如美国西部洛基山脉的新生代古地形重建[1],瑞典西南部地区的前寒武系基岩基底的古地形模拟[2],以及比利牛斯山脉中部EstibèreW atershed地区的古数字高程模型(Paleo-DEM)的恢复[3]等等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过程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的对应关系,作者收集整理27口钻孔和1条地震地质 剖面数据,并运用回剥技术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模拟出渤海湾盆地中北部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变化,分离出裂后期异常 沉降。模拟获得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三次大的波动,可指示三次构造沉降事件:裂陷Ⅰ幕(60~42 Ma),对 应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四段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4.6 m/Ma;裂陷Ⅱ幕(42~36 Ma),对应沙三段-沙二段沉 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5.5~30.5 m/Ma;裂陷Ⅲ幕(36~24.6 Ma),对应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 率为14.7~54.7 m/Ma。研究区内裂后期观测构造沉降与模拟的理论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存在异常沉降。盆地北部异常沉 降值在100~200 m,中部渤海海域异常沉降值在500~700 m,裂后期异常沉降向海域增大。作者推测渤海湾盆地裂后异常沉 降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深部地幔物质流动导致向下拖拽力引起的。因此,渤海湾盆地中异常沉降可能是一种动力 沉降。  相似文献   
85.
通过地质概念的空间推理,借助ArcGIS平台,实现了古沉积面恢复所需预测数据的提取,提出了一个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方法更合理的样本提取方法。同时也为在ArcGIS下提取相邻边缘上的栅格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褶皱逆冲带在中生代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叠加和改造,其复杂的构造样式记录了早期扬子板块与秦岭-大别微板块拼贴碰撞作用以及晚期转入的陆内变形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扬子板块北缘中段保康-房县地区前陆带构造变形样式及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划分出扬子板块北缘前陆褶皱逆冲带的根部、前锋及其内部次级的逆冲推覆构造单元,同时识别出一条过保康-神农架-蒲溪一带近东西走向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分析表明该左行走滑带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全面转入陆内变形之后、大巴山大规模向南西逆冲推覆运动之前的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期间。该左行走滑剪切带对扬子板块相对于华北板块发生顺时针旋转的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对于扬子板块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基于DEM的青海贵德地区地形起伏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贵德地区1:5万地形图等高线数据内插生成的DEM数据,在ArcMap软件空间分析支持及Spss软件拟合曲线统计下,得到该地区地形起伏度提取的最佳窗口为400m×400m;基于400×400m2的分析窗口,提取贵德地区的地形起伏度,完成地形起伏度的专题图,统计分析高程与起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8.
滇东地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鹏  刘少峰  窦国兴 《岩石学报》2014,30(6):1793-1803
对滇东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灰岩进行地层对比表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隆升开始于茅口期,表现为茅口组同沉积过程中断层差异升降形成的水下隆升;而现今看到的茅口组的地层减薄正是水下隆升形成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异和沉积后地表隆升剥蚀的共同结果,但沉积后隆升的规模远远小于前人估算的千米级别。会东大桥-普格-布拖一带发育的砾岩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多期次性和砾岩的水下泥石流成因,根据其分布范围划定了第一期岩浆喷发之后滇东地区的抬升剥蚀以西昌-巧家断裂和普雄-普渡河断裂为东界。根据上述地质证据,总结了滇东地区二叠纪的构造-沉积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89.
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阐明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的必要性,总结作为二者耦合的共同界面——陆面模式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从耦合研究方法和目的出发,分4个类别详细论述当前国内外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单向耦合不足和进行双向耦合所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尺度问题、次网格分布非均匀性、降水模拟等。未来要求充分利用“3S”、四维变分同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多学科的联合研究,深入开展大气水文模式的双向耦合试验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大气—植被—土壤—水文系统的交互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大气和水文模式的模拟和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0.
低温热年代学是新构造和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常规的地质年代学方法在数据表达、分析和解释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建设专门的数据库应对其数据日益增长,并满足大数据创新研究的需求。文中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传统数据库和2个新一代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统数据库(如NGDB)的数据来源单一,样品数据以结构化的表格呈现,并以关系型数据库的形式进行数据管理;而新一代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库(如AusGeochem)的数据来源广泛,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且数据库的扩展性强,能够适应新方法和大数据分析的需求,并采用灵活的数据库类型与应用程序接口(API)联合管理数据,兼具数据查询、分析与可视化功能。文中针对现有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在数据持续增长、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数据编号管理等方面对下一步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构造和地貌演化的大数据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