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法,分析了相应于暖池季节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式.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第一,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位置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暖池面积在北半球的5月和9月达到两个极大值;无论就海表面温度还是深度而言,该暖池分别存在一或两个强度中心.第二,尽管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中间被南亚大陆所间隔,但是暖池上空对流层大气运动对于暖池的季节变化却是作为一个整体响应的.  相似文献   
82.
相位求差法与相位率法探测与修复周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有多种方法,但是各种方法都不很完善。介绍常用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并利用相位求差法和相位率法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准确地锁定发生小周跳的历元,而且能高效地修复观测值;然而,相位求差法需要双频观测数据,而相位率法仅需要单频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83.
根据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消融资料和同期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冰川度日因子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绒布冰川度日因子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5 260 m、5 350 m、5 450 m、5 500 m和5 750 m处冰川度日因子平均值分别为3.27 mm·℃-1·d-1、8.21 mm·℃-1·d-1、23.19 mm·℃-1·d-1、46.41 mm·℃-1·d-1和42.05 mm·℃-1·d-1;不同厚度表碛下的冰川度日因子有所差异;但对同一观测点来说,度日因子随时间变化较小;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海拔5 350 m的地区,冰川度日因子普遍较小(10.5 mm·℃-1·d-1);而在南北坡海拔5 350 m的地区,度日因子普遍较大(大部分15.8 mm·℃-1·d-1),相比南坡,喜马拉雅山北坡冰川度日因子更大.  相似文献   
84.
以澧水控制站石门站和津市站多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K趋势检验、小波分析和双累积曲线法等,分析了澧水水沙变化特性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60~2007年澧水石门站和津市站的年径流量呈波动状态,无显著上升下降趋势,在9a尺度上有较显著的丰枯周期;月径流量表现为1月、2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8年,4月、10月有所减少,突变时间为2004年,其他月份无明显变化;年输沙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突变时间为1998年。进一步分析表明,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的调节,人为活动特别是水库建设是年内径流分配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输沙量则受到径流量、大型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5.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发现深水复合流沉积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是由灰绿、黄绿色轻微变质中—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板岩)组成的深水沉积。在上部灰绿色页岩所夹的中层钙质粉砂岩中发现了复合流层理、准平行层理、不对称小型丘状交错层理;在下部灰绿色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的顶面发现了小型波痕,波痕的形态、波长与波高的分布规律均表现出复合流(combined-flow)的沉积特征。本文根据水槽实验和现代海洋沉积观测所总结出的复合流底床相图和前人在研究地层中较浅海浊流(超重流)与波浪所形成的复合流沉积时给出的复合流沉积示意图,分别对徐家圈组所发现的①小型2D波痕至小型3D波痕的演化和②复合流层理、平行层理、准平行层理和小型丘状交错层理的叠置关系及其纹层所反映的流动方向与沉积时浊流方向的关系,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所发现的复合流层理、准平行层理、不对称小型丘状交错层理及小型波痕应为复合流沉积,并依据徐家圈组存在内波、内潮汐沉积的事实,推测为深水短周期内波与浊流形成的复合流沉积。这可能是地层中深水复合流沉积构造的首次发现,同时也是内波与浊流形成的复合流沉积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6.
87.
1 Introduction Itiswellknownthatseaiceinthepolarreg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global climatechangesasapartofclimatesystem(Carleton1989;YuanandMartinson2000, 2001;ChengandBian2002;LiuandMartinson2002;LiuandZhang2004;Gigorand Wallace2002etal).Infact,numerousmodelingstudiessuggestanimportantinfluence throughtheseaicefieldsalone(Grumbine1994,Meehl1990,Rindetal.1995).Inor dertounderstandthevariabilityofArcticandAntarcticseaicealongwiththepossiblecon nectionswithclimaticanomaliesindetail…  相似文献   
88.
2011年7月24日—8月4日呼伦贝尔市出现了一次鄂霍次克海阻高影响下的降水天气过程,此次降水过程历时之久为历史罕见。文章通过分析降水过程天气尺度大环流背景影响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结合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涡度等物理量场的分布,发现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阻挡,高空槽稳定摆动且发展为低涡,为暴雨的反复出现提供了极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89.
90.
李婧  刘娜  马臻  晋日亚 《世界地质》2011,30(1):132-137
煤泥水难于自然沉降。通过煤泥水性质分析和混凝效果对比实验,选择PAC--NPAM 联用处理煤泥水。正交试验具体分析凝聚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混凝法处理煤泥水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即: 采用PAC--NPAM 混凝法处理煤泥水有较好的效果,COD 和SS 的去除率均> 95%,处理后水质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且能满足洗煤工艺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