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8根高强混凝土多重复合芯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考虑轴压比、箍筋间距、配箍率等因素,提出骨架曲线特征点理论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加载历程对芯柱性能退化的影响,根据试验拟合结果引入刚度退化模型,以反映各试件滞回曲线卸载刚度退化规律,给出恢复力模型滞回规则,并将滞回曲线模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架曲线...  相似文献   
42.
浅析某油田地下水石油类污染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处于东北某油田区,该油田已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随着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石油被开采了出来。但是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对落地原油及开采过程中油田废水的处置不当,致使地下水遭受了污染。因此保护地下水免受进一步污染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研究区水样测试的结果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发现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小范围内呈面状分布外,主要呈点状分布于研究区。通过结合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构造背景、地表水流和污染源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是通过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和新构造断裂引发的地裂缝以及事故性污染到达地下水的。研究区的ZK6号井附近由于长期的超量开采地下水从而改变了地下水流向,在地表则形成了地面沉降并引发了此处的地裂缝,致使此地下水油类的污染非常严重。另外,新构造断裂在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3组壳断裂带的基础上继承性运动,致使下伏含油层油气沿裂缝上窜污染上覆含水层,同时在油田地表发育大量的地沟、地裂缝,地表洒落的原油及其他污染物通过这些地裂缝污染含水层。  相似文献   
43.
A variation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retrieve winds in the first step and then thermodynamic fields in the second step from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In the first step, wind fields are retrieved at two time levels: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times of the data assimilation period, simultaneously from two successive volume scans by  相似文献   
44.
纳米镍/铁对四氯乙烯快速脱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合成的纳米Ni/Fe(粒径20~60nm,比表面积为52. 61m2 /g),在固液比相对较低条件下(5. 4g/L),对四氯乙烯(PCE)能够快速并完全脱氯,在6h时,脱氯率为99. 70%,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3. 04mL·m-2·h-1。反应过程中水样未检测到其他的氯代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毒的烃类乙烷(C2H6 )是主要产物,约占加入时PCE总碳质量的94% ~110%。试验结果说明加氢催化剂Ni的存在,通过原电池腐蚀作用提高了脱氯速率并同时增加了良性产物的产量(如CH )。  相似文献   
45.
46.
分析各GNSS在系统时差参数设计上的特点和变化,并以国际权度局(BIPM)和时间频率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参考对GNSS播发的系统时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BDS播发的3种系统时差均存在十几ns的偏差,通过BDS间接获得的GLONASS与GPS、Galileo与GPS的系统时差准确度优于GLONASS和Galileo系统电文发播的同种时差参数。  相似文献   
47.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差异变形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的发育经历了基底形成、坳陷、断陷及构造反转等阶段的演化,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坳陷盆地发育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和盆地消亡期(新近纪—第四纪)等5个阶段。控制合肥盆地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形期为:早燕山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合肥盆地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带,即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构造带、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这种南北方向的构造分带性受NWW向展布的断裂带控制。笔者依据对盆地各构造形变区勘探潜力的分析,确立了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为Ⅰ类远景区,即最有利的构造形变区;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带为Ⅱ类远景区,即有利构造形变区;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为Ⅲ类远景区,即较有利构造形变区。  相似文献   
48.
1950-2008年汉中市气侯变暖及其经济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汉中市1950-2008年的气温、降水、经济指标数据,分析了汉中市旱涝灾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并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了旱涝灾害对汉中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以90年代初为界将汉中市59年的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干旱气象灾害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汉中市...  相似文献   
49.
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与UTC的偏差保持在±10 ns以内。为了使远程用户获得高精度的UTC(NTSC)时间频率信号,利用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UTC(NTSC)时频信号和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方法,搭建了一套UTC(NTSC)远程复现系统,用于实现远程用户时间频率校准并能在远程恢复出UTC(NTSC)的时间频率信号。研究了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复现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卫星共视法,可实现对用户本地参考时间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去除了传统共视时间传递方法中每个观测周期内的观测死时间;设计并实现了UTC(NTSC)远程复现系统,系统包括基准终端、配送终端和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基准终端测量UTC(NTSC)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配送终端测量本地原子钟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并在本地驾驭生成与UTC(NTSC)同步的时频信号;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来自基准终端和配送终端的数据;评估了系统测量的不确定度,得出零基线条件下,系统授时精度达到0.8 ns;另外,通过对各远程用户不同类型钟的驾驭情况,得出铯钟的频率测量天稳达到2.84×10-14,铷钟的频率测量天稳达到8.24×10-14。  相似文献   
50.
葛藤菲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41-1048
攀枝花钒钛磁铁产出于侵入震旦系大理岩中的海西期辉长岩体,受断裂切割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等6个区段,累计探明铁矿石储量(A+B+C+D)67.29亿t,是我国重要的矿集区,重要矿段均开展了钻探工作。在航磁异常分析中,攀枝花航磁异常的原因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说明还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文以1∶5万航磁数据交互式反演为基础,部分由已完成的由钻孔控制的实测地质剖面资料为约束,结合物性参数和地质信息,对矿体空间分布进行反演,利用10条2.5D反演剖面模拟3D模型,估计了该矿区的深部成矿潜力,为下一步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