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31.
DB气田非均质储层级别划分及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B气田以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岩屑砂岩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程度是决定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立足于储层的录井、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开发了储层级别划分和常规测井识别储层级别的方法.首先,定义了每米产能指数作为标准化的产能参数;其次,基于产能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关系的考察,筛选综合物性参数(孔隙度和总渗透率的乘积)作为储层级别划分的评价指标,将DB气田储层分成了2个级别,给出了分级的物性标准;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综合主成分,基于综合主成分与每米产能指数交会图给出了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级别的标准.2口井的应用效果表明,依据上述方法划分及识别的储层级别与生产情况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2.
钙是主要的造岩元素之一,也是生物必需的元素之一,在地球各圈层广泛分布,因此研究钙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特别的是,地表碳酸盐主要是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循环与钙循环是耦合的。因此,钙同位素是研究碳的再循环的重要示踪剂,可以直接提供深部碳循环的准确信息。和其他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一样,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 ICP MS)和热电离质谱(TIMS)的发展,钙同位素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的测试精度(2 sd)约0.1‰,尚有提升的必要,还需开展更详细的实验工作。目前钙同位素的地质应用主要集中在地球表生低温过程,但高温地质过程中钙同位素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3.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含量,追踪其可能来源,探讨影响吉林西部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吉林省西部均匀布置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共55个,采样密度为15 个/万km2。样品的检测在国土资源部长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吉林省西部大气中常量元素Al、Ca、Fe、K、Mg、Na以及N、C元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沉降通量,采样点湿样部分与干样部分元素平均沉降通量及比值显示,所有元素均为沉淀部分大于溶解部分;各元素富集因子均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F1(F、Ni、Mo、Co、Cr、Cu、Mn、Zn、P、Hg、Ca、Fe、Mg)中除Zn外,其余元素的富集因子均接近1或远小于1,说明大气中的这些元素主要输入源为自然源或是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次要因子F2(U、Th、Pb、C、As、Al、K、Na、B、N)中的各元素除U、Th、K、Na来源于自然源外,其余元素主要来源为人为源或受人为污染的可能性大。各元素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大气沉降样品中。来自于自然源或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是影响吉林省西部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人为污染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4.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目前大量的报导是对地质样品中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可溶有机质中正烷烃偶奇优势,甾、萜分布等,已广泛用于油、气勘探,评价生油岩有机质母质来源、成熟度和对比油源。但可溶有机质碳含量占生油岩中有机碳不到百分之五,生油岩中大部分有机质是以干酪根形式存在,油、气的成因与干酪根密切相关。近年来,裂解色谱、裂解色谱-质谱已用于研究干酪根中结合烃类的组成、结构,并用于指示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母质输入等[1、2、2],我国近年来也开始研究干酪根的裂解色谱1),本文则报导利用裂解色谱、裂解色谱一质谱研究一个已知地球化学剖面沉积有机质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尝试,探索建立评价生油岩成熟度的快速、有效的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5.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精细化天气分析需求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和更为丰富的资料内容上。利用NCEP/FNL 1°×1°间隔6 h再分析资料,通过GrADS绘图,运用批处理和VB语言编写自动化处理程序,可迅速还原历史天气形势,生成如全风速脉动、湿位涡等非常规诊断物理量,对MICAPS起到有效补充。同时集成欧洲中心细网格及T639模式预报部分产品,其中EC模式2 m温度及逐6 h降水预报以一维折线叠加柱状图呈现,使用起来更为直观方便; T639模式时序图则以剖面显示预报时段的相对湿度场、风场、温度场及垂直速度场,为业务人员制作预报及对外服务提供依据。程序操作简单,易于维护,解决了资料时间和数据自动识别的难点,具有资料批量下载、总控文件规范生成的优点和依照需求实现多要素、多层次资料叠加显示的功能。出图迅速且丰富,能帮助预报人员从多个角度了解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点,提升了撰写技术总结效率。产品均以图片形式分类储存,方便共享给基层测报人员使用,为县(市)气象台站进行技术总结交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6.
蔡静菲 《湖北气象》2005,24(3):13-14
以1960-2000年部分大气环流特征量和孝感市部分气象要素为基本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孝感市主汛期(6~8月)降水量分片预报模型。对预报模型的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检验拟合率在60%以上,试验成功率为50%-75%,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7.
运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2000~2015年渭河流域陕西段39个县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从0.263增至0.336,整体治理效率仍处较低水平;前期生态治理效率的增加缘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后期规模效率对治理效率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 县域的治理效率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状态;热点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2005年治理效率表现出2个热点集聚区,即以宝鸡市千阳县为热点区、乾县和武功县为核心辐射至永寿县和礼泉县的热点集聚区,冷点区域则以临潼为中心,辐射到西安市辖区、高陵、富平和三原县;2010~2015年治理效率的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较2005年有所收缩且保持相对稳定。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变化是降水、坡度、灌草面积覆盖度、人口经济和农业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各县的治理效率的贡献呈动态变化,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全局角度权衡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38.
针对当前城乡统计口径和城区边界提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该文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城区边界相关概念及界定标准、不同分辨率影像下的城区边界遥感提取方法,以及城区边界提取中“连接”的判断方法。结果表明,当前城区边界遥感提取主要面临3个问题:选用的标准、城区中的“连接”判断标准缺乏、自动化程度有待加强。提出了上述3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综合空间特征和人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指标体系;探讨不同“连接”判断方法对城区边界提取结果的影响;将城区边界提取标准转化为机器学习算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城区边界自动化提取程度。  相似文献   
139.
分别于2009年8月和2010年5月对直湖港支流龙延河水系的鱼类集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有多种鱼类存在,共采集到31种,隶属于5目9科22属;春、夏两季鱼类集群的种类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春季的鱼类多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夏季;主干支流、次级支流和支流末端等不同区位的鱼类组成也有一定差异;水体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对图像知识库、图像数据库、纹理分析和形状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地物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根据知识库中的先验知识进行推理,实现了遥感图像地物的判别和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