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川西螺髻山清水沟保存着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末次冰期早期(MIS 4)和末次冰期晚期(MIS 2)较为完好的冰川沉积序列,该序列为螺髻山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提供了直接依据。基于野外地貌考察和冰川地貌特征确定出古冰川分布范围,计算古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应用P-T模型和LR模型计算出各冰期时段的气温与降水。结果显示:清水沟MIS 6、MIS 4和MIS 2的冰川面积分别为3.44 km2、2.22 km2和1.20 km2,冰川体积分别为0.19 km3、0.12 km3和0.07 km3。各期次的古ELA分别为3 132 m、3 776 m和3 927 m,相对于现代ELA分别下降了1 716 m、1 071 m和920 m。冰川规模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MIS 6气温大幅下降(8~12 ℃)是导致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大的原因;MIS 4降水为现在的80%左右,而气温下降幅度(6~7 ℃)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冰川规模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2降水仅为现在的60%~80%,降温幅度(4~8 ℃)也不大,因此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小。  相似文献   
10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黑色岩系中首次发现主要呈纹层状、脉状等顺层分布于油页岩或凝灰岩中的碳酸质岩浆—热液喷流型沉积岩(简称喷积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野外露头和钻井取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全岩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上述碳酸质喷积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与生烃母质关系特征进行了初探。结果显示,按物质来源、形成方式和结构构造可将长7油层组碳酸质喷积岩划分为碳酸质喷爆岩、碳酸质喷溢岩、碳酸质喷流岩三大类型,三者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岩浆碳酸岩和热水沉积岩的双重特征,且与生烃母质的发育具有正相关性。因此,碳酸质喷积岩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黑色岩系沉积期发育,且对长7油层组生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刘亮  张杰  张杰琼  等 《江苏地质》2021,45(1):21-28
采集四川旺苍化龙乡10个垂向剖面分层样100件,对其中的SiO2、Fe2O3、Cr、Cd、Ge、Se等27个组分进行测定。通过不同类型土壤层元素平均值、富集系数、变异系数的分析,对元素的分布、迁移规律、来源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与表层土壤背景值相比,Mo、As含量偏高而强富集,F、Ge富集,SiO2、Fe2O3、Cr、Cd、B、Ga、P呈高背景分布,P2O5、S、Ni、Se呈地球化学亏损分布,其余元素呈低背景分布;Cd(Cv=2.33)及As(Cv=2.85)呈强分异,其他元素在垂向剖面上呈均匀—较均匀分布;P2O5、S、B、Cu、Zn、As、Pb、Hg、Se的平均含量随深度增加不断减小,SiO2、Fe2O3、Cr、Ga等基本没有变化,F、Mn随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Ge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研究区具有适合茶叶种植的富Ge土壤。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多接收质谱仪分析技术的进步,锡同位素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锡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由于双稀释剂法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的结合,使得锡同位素分析的外部精度可达0.03‰以上,比热电离质谱仪高了一个数量级,分析测试精度明显提高.目前,己识别出地幔(δ122/118Sn:0.33‰~ 0.65‰)和地壳(δ122/118Sn:0.16‰~0.43‰)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的锡同位素组成,并发现氧化还原、气液分离、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等地质过程均有明显的锡同位素分馏.作为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一员,锡同位素已经在揭示成矿过程,制约行星的演化和青铜器的鉴伪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随着人们对锡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锡同位素在地质学、行星科学和考古学等领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张绍波  陈晨  刘亮 《探矿工程》2012,39(12):45-49,53
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基本以相关基坑设计软件为依托,进行极限平衡的电子计算,但是电算不能从本质上表现出受危基坑侧壁危险性与支挡结构之间的受力关系。而本文以大连星海湾沿海国际中心基坑支护设计为例,以手算的方式直观还原上述受力关系,为基坑侧壁选择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刘亮  邱检生  李真  李友连 《岩石学报》2012,28(12):3993-4006
沐尘岩体呈北北东向出露于浙江龙游县沐尘至遂昌县双溪口一带,为早白垩世晚期(112Ma)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岩,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闪长岩,包体多呈椭球形或卵形等塑性形态,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石英二长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征;镁铁质包体则偏基性、贫钾。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寄主岩富集Rb、K、Th、U,贫Sr、P、Nb、Ta、Ti,且Zr、Hf含量相对较高,具中-强的铕负异常(Eu/Eu*=0.12~0.60)。镁铁质包体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但相对富集Sr、P,贫Zr、Hf,铕负异常中等或不明显(Eu/Eu*=0.43~0.93)。寄主岩及镁铁质包体具有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ISr分别为0.7062~0.7065和0.7058~0.7070,εNd(t)值均偏高,分别为-3.19~-2.43和-2.60~0.58。在主量元素氧化物比值相关图解及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协变图解上,镁铁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变关系,从地球化学角度为成岩过程中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可靠证据。温压计算表明沐尘岩体为温度偏高(797~851℃)的中深成岩体(6~7km)。综合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沐尘石英二长岩及镁铁质包体最可能是在引张构造背景下,由亏损的地幔组分及其诱发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混合后,并经进一步的分异演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7.
湖南龙山洗洛地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向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的湖南省龙山县,对其东侧约7 km的洗洛地区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以期探讨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前景。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富水规律;认为洗洛岩溶槽谷发育区至少含两层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综合开采条件良好,最枯单孔涌水量1 889.57 m3/d。洗洛地区有望成为一岩溶地下水可采量3~5×104m3/d的中至大型水源地,可解决约10万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开挖工序对连拱隧道中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筲箕湾连拱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两种不同工序的模拟计算,计算中墙在两种不同开挖工序下的强度、变形与稳定性,比较不同开挖工序对隧道中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墙是连拱隧道最主要的受力构件,非对称开挖容易在中墙上引起较大偏心荷载。根据计算结果来评价开挖工序的优劣,对连拱隧道的开挖过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SiO_2含量介于48.08%~51.03%,全碱(ALK)含量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_2O_3(12.59%~18.49%),MgO含量介于3.78%~7.66%,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47.03),铝饱和指数值(A/CNK=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36.30×10~(-6)~147.72×10~(-6)),轻重稀土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的轻微富集,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根据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比值,指示该区辉长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形成与康古尔塔格洋推动着准噶尔—吐哈地块向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在红河油田开发过程中,延长组油层产能差异较大,利用测井资料准确预估油层的产能问题变得尤为紧迫。本文分析了常规测井曲线在不同裂缝规模下的特征,建立了Ⅰ类(井径扩径率>18%,深感应电阻率<20.0Ω·m,声波时差>260.0μs/m,密度<2.40 g/cm3)、Ⅱ类(井径略有扩径,深感应电阻率<30.0Ω·m,声波时差>235.0μs/m,密度<2.55 g/cm3)和Ⅲ类(井径扩径率、深感应电阻率、声波时差和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裂缝规模的测井曲线分类法,并在考虑裂缝规模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模糊识别样本空间的构建,确定了红河油田延长组油层产能是低产还是高产的隶属度公式。低产隶属度大于等于高产隶属度为低产油层,反之则为高产油层。经过20层油层的识别验证,此模型正确率为85%,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