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以日照市山海天地区为典型调查区域,从调查本身的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角度出发,野外采集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样品,利用3s技术、地质统计学等先进技术方法进行试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水土资源质量现状,揭示该区湿地功能面临的主要威胁。结果表明:该区段水质状况堪忧,地表水典型污染物质超标严重,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较差。从研究区土壤中的Pb、Zn、As、Hg、Cd、Cr等典型污染物质的综合评价来看,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从土壤中典型污染物质的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来看,除cd空间分布规律不甚明显外,其余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CO2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可分为人为逃逸通道、地质构造逃逸通道以及跨越盖层和水力圈闭逃逸通道三类.在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和场地勘查阶段,应高度重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震危险性和CO2逃逸通道专门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避免因CO2逃逸造成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地下水污染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同时要对可能的CO2逃逸通道进行灌注前CO2背景值监测,灌注工程运营期CO2控制监测和封场后长期监测,确保CO2地质储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以赵官井田首采面13煤层底板奥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源信息复合技术对其进行了突水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即以GIS的基本功能为工具,在系统分析底板突水机理基础上,提出控制13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主要因素;将已知的每个因素编制一张专题信息图,并生成一个信息存储层,经编辑后,先做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各主要控制因素的信息配准复合处理.形成一个复合叠加的新的信息存储层;最后构建底板突水灾害GIS数学模型,确定煤层底板突水灾害模式,对奥灰进行突水危险程度分区,从而为奥灰突水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沉积盆地三级构造单元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得出的“适宜CO2地质储存”区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的选址流程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地质条件和技术方法水平,提出了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目标靶区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储存规模、场地地面环境条件和经济适宜性四大评价指标层以及44个具体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逐层叠加法等评价方法应用于目标靶区筛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和河套盆地3处典型目标靶区适宜性评价的实例,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在目标靶区筛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到1999年间,在俄罗斯雅库茨克附近的SpasskayaPad实验林,对植物水分(树液)中的稳定同位索比进行了观测。每年在叶子长出后,兴安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就迅速下降,这标志着融雪在初夏就开始被吸收利用。从仲夏到夏末,在多雨夏季和干旱夏季,植物对水源的利用有着明显不同在1999年8月(多雨的夏季),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很高(-17.8~-16.1%o),但是在1998年8月(旱的夏季),其含量却很低(-20.4~-19.7%0)。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主要依靠雨水作为水源,而在干旱的夏季植物主要利用多年冻土中的融水作为水源。多年冻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干旱的夏季为植物提供直接水源:另一个作用是把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壤中供来年所用。如果这种冻土系统未来遭到地球变暖的破坏,那么,这些东西伯利亚仅存的单型落叶松在干旱的夏季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CO2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封存过程中,岩石孔隙内形成的残余水对CO2可注入性、封存量及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各因素影响下残余水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取自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储层的天然岩心,在40℃和8 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3种纯度的CO2(99.999%CO2、75%CO2+25%N2以及50%CO2+25%N2)进行饱水岩心驱替实验,以探究CO2纯度对残余水的影响。实验表明,在3种CO2纯度下的岩心驱替实验中,达到突破点和排水终点所需时间排序均为:99.999%CO2<75%CO2+25%N2<50%CO2+50%N2;不可再降残余水饱和度大小排序为:99.999%CO2<75%CO2  相似文献   
17.
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ur major sedimentary systems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SNC) Basin were identified in sedimentological and depositional features,such as trace fossil,silt body shape,vertical sequence and logging curve. In addition,the sedimentary facied and typical sequences of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analyzed in principles of sedimentology and coalfield geology,Furthermore,geological patterns of the coal accumulation,paleogeography and tectonic setting in each geological stage were reconstructed. Corresponding to sedimentary system and facies,there was no coal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while Shihezi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Permian is the best coal accumulation period. And the delta front and sea-water swamp (the gulf) facies were the best environment for coal accumulation,which are meaningful for coalfield predic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SNC) Basin.  相似文献   
18.
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主要为陆表海充填沉积。通过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划分为1个Ⅱ级陆表海充填层序,3个Ⅲ级层序(Sq1—Sq3),分别对应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格舍尔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和隆林期,同时对3个层序的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对Sq1~Sq3进行古地理重建,发现陆表海充填总体上为海退序列,物源主要来自北缘阴山隆起;同时也证实了海侵转换面的存在,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板缘构造运动共同塑造了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特殊的古地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曹红  刁玉杰 《海洋科学集刊》2010,50(50):127-132
The Tutuan River wetl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etlands in Rizhao City,Shandong.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ts function was studied for essking a comprehensive remedy to current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Ecological function,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function loss of the wetland were assessed,and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etland was analyzed in monthly weather change in 2000-2005.Meanwhile th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key sites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sea water invasion to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最关键因素,场地地震安全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次之,而地面场地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综合评价,为中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和安全选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