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2.
植物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蒸散发研究领域200多年的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测定植物蒸散耗水量的各种方法的主要理论原理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点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比较蒸散的测定方法,水文学方法简便、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适用性较强;微气象学法不破坏下垫面,适用于整齐均一的作物与林木蒸散的测定;植物生理学法适用于植物个体耗水量的测定;遥感法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尽管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解决,但它用于估算区域蒸散量,实用性很大,应用前景广阔;SPAC水分传输模拟法适用于精确计算植被总蒸发。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蒸散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3.
黑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厘清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梯度效应对制定差异化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等方法,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量化2018年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结合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指数因子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的梯度效应,根据地形分布指数划分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产水、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食物供给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在上游祁连山区,低值区在下游荒漠区。(2)各生态系统服务在各地形梯度上存在明显层级分布,总体上随地形梯度等级的提升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流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重要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随着地形梯度等级的提升而提升。(4)基于地形分异规律,黑河流域可划分为核心生态保护区、山地生态提升区、可持续发展区和生态防护治理区。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于2021年8月对黄河甘肃段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采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2种,其中节肢动物25种(78.13%),软体动物5种(15.63%),环节动物2种(6.25%);对整个研究区域而言,优势种为横纹划蝽(Sigara substriata)、短脚溪泥甲(Ampumixis sp.)、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钩虾(Gammarus sp.)、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卵萝卜螺(Radix ovata)等6种;底栖动物现存量空间差异性显著,表现为下游段(271只·m^(-2)、18.0105 g·m^(-2))>上游段(95只·m^(-2)、4.1275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下游段大于上游段,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沿程变化较小。BI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较为一致,黄河甘肃段上游段水质整体优于下游段水质,且Y6样点水质最佳;黄河甘肃段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和Ⅲ类地表水标准,河流经水库和湿地净化后,水质有显著提升。水温和高锰酸钾盐是影响黄河甘肃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库区和湿地水环境最优,上游自然河段水质优于下游自然河段,但下游段生物多样性及丰度高于上游段。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更好地研究内蒙古额济纳盆地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基于MODIS数据,利用热惯量模型,计算了表观热惯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模,反演了内蒙古额济纳盆地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利用MODIS数据产品,反演参量获取简单,可降低反演土壤含水量的复杂性,有利于大、中尺度的实际应用;砂土对应的表观热惯量均值较大,粘土次之,壤土最小;相比粘土,壤土和砂土的表观热惯量值比较大且分散;绿洲区表观热惯量值比戈壁和沙漠区大;热惯量模型在20 cm左右深度土壤水分反演效果最好,可有效反演干旱区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36.
137.
对雅布赖风沙口固定沙丘(阳坡和阴坡)、丘间低地和对照(人工加水)4种生境中白刺的叶片水势(Ψs)、含水量(LWC)、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s)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生境下白刺叶片白刺叶片渗透势值分别为-3.11MPa,-2.02MPa,-1.34MPa和-1.21MPa;白刺叶片水势随生境土壤水势(Ψsoil)升高而增加,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丘间低地对照(p0.01).叶片含水量随生活型及生境的变化与渗透势相似,而叶片渗透势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1).0~25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白刺的净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蒸腾速率随光强的增高不断增大.白刺叶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丘间低地土壤含水量为6.9%时达到最大值,因此,白刺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好的土壤含水量应该为7%左右.  相似文献   
138.
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运用微气象学方法以多路传感器同步观测的方式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对我国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内的小气候特征与空旷地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具有改变太阳辐射、调节近地层地表及地下温度、缩小温差、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和提高空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1)胡杨和柽柳群落均起到了改变太阳辐射的作用,林冠层顶部的太阳总辐射量月平均值分别为341.72MJ·m-2、345.14MJ·m-2,林冠遮蔽使胡杨和柽柳林内总辐射比林外分别减少49.8%、49.3%;(2)生长季胡杨和柽柳林内的气温均低于林外,胡杨林平均比对照低1.62℃,柽柳林平均比对照低0.83℃,而且森林覆盖率越高降温作用越明显;群落上层气温高于群落下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林内平均大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外,胡杨林生长季比对照平均高8.5%,柽柳林平均比对照大4.2%。胡杨林地空气相对湿度各月值高于柽柳林地,平均湿度比柽柳高4.33%;(4)柽柳林月平均土壤温度(19.43℃)高于胡杨林地(18.20℃);(5)林内风速低于林外,胡杨林地平均风速为0.33m·s-1,比林外降低了2.7m·s-1;柽柳林平均风速为0.72m·s-1,比林外降低了2.31m·s-1。胡杨林比柽柳林对风的阻挡作用强。  相似文献   
139.
额济纳绿洲土壤入渗特征与土壤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水分入渗是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土壤水分入渗与土壤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应用Guelph渗透仪测定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析比较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测得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其大小关系为:西戈壁>七道桥保护区沙枣林>二道桥胡杨林>林工站棉花地>二道桥柽柳林>梭梭苗圃地;通过因子的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影响土壤入渗的因子被归类为三个主成分,分别为土壤疏松程度因子、土壤水分因子、容重和阴阳离子总量因子,它们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427%,其中粘粒质量分数因子对于土壤入渗的影响最大,土壤中阴阳离子总量因子和容重因子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0.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