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苏联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和矿物原料生产的大国.1981年它的矿产储量为281.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26.3%,相当于美国的4.02倍.在35种主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相似文献   
102.
阿尔金成矿带主要成矿系列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地区是我国少数几个地质矿产调查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在此投入了大量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主要矿床类型和找矿潜力。研究表明,具有漫长地质演化历史的阿尔金成矿带发育类型较为齐全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床,其中金、铜、铅、锌等矿种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重点介绍了该地区主要成矿系列的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该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3.
江苏省境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它在江苏生态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省矿业废弃地的分布特征和已采取有效的矿山环境整治模式、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划分全省矿业废弃地的类型,设计适合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的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并提出全省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4.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volcanic products during 1199-1200AD eruption of Baitou Mountain (Baitoushan), the released volatile content was estimated by comparing Cl, F, S, H2O concentrations of undegassed glass inclusions with those of degassed matrix glasses.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volatile yields, released from the melt, are 109.88×106 ton of HCl, 196.80×106 ton of HF, 1477.84×106 ton of H2O, 23.14×106 ton of SO2, which could have formed 35.43×106 ton of H2SO4 aerosol in the atmosphere. They could have substantial effect on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5.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10,(2):5-5
<正>乘坐游船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游曳于亚欧两大洲之间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慨叹这块被称为小亚细亚的土地的魅力。历经数个世纪,它成为各文明之间的纽带,不仅各文明、宗教在此竞争与融合,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试图在此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南海东部5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铝以及有机碳和生物硅等生源物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区的北部陆架区出现高值,而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则最低;生物硅的平面分布则表现为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低沉积速率区出现高值,而低值则出现在高沉积速率的北部海域;生物钡的平面分布与生物硅的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出现在吕宋岛以西的深海区,且表现出自北而南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内初级生产力表现为从北向南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也呈现相似的趋势,表明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和上层水体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与有机碳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生物硅显著相关,且生物钡和生物硅与水深的相关性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采用沉积物中生物钡含量研究南海上层水体初级生产力时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大洋40航次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山间海盆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附近海域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总体较低,含量在0.88%~12.41%之间,平均含量为2.19%,分布上呈现西南含量高,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深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较低,δ13C同位素组成分布与生物硅相同。沉积物柱状样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在过去的100~200 ka期间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初级生产力是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108.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测线(结合岩芯沉积特征)获得了沙三中期扇三角洲前缘前积层的最大高度为1 000m,并将其反演成古水深,发现辽西凹陷在古近纪沙三中期最大水深约为1 150m,在这种极超深水的条件下发育了非常特殊的以含大量泥漂砾的砂砾重力流为主的沉积;扇三角洲前积层倾角为26°~29°;辽西凹陷古近纪的水深变化经历了一个极快速变深和缓慢变浅的演化过程,其快速沉陷是岩浆底辟热侵蚀塌陷及地表侵蚀使得盆地基底快速大幅沉降所致;辽西凹陷的极超深水在这种极端的裂谷快速沉降的动力背景下形成的,为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及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辽西凹陷沙三中期与东营凹陷沙三中期极超深水的发现还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沙三中期可能存在超大规模的深水或超深水坳陷,进而揭示了渤海湾盆地和黄海可能存在大范围的优质烃源岩和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9.
倪深海 《水文》1999,(6):51-52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倪云林  滕斌 《海洋学报》2021,43(10):90-96
本文建立了波浪在局部可渗透水平海床上传播的解析解,并研究了波浪在局部可渗透海床上的透射、反射问题。研究中将计算域划分为4个区域,中间区域为流域,海底可渗透,其下区域为多孔介质海床,左右两个区域也为流域,但海底不可渗透。应用线性波浪理论,建立了各流域包含非传播模态的速度势表达式,给出了海床内部的压强表达式,并利用交界面上匹配条件,求解了表达式中的待定系数。基于该解析模型,探讨了海床渗透系数、相对水深、渗透海床长度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高沿程衰减,强度随渗透系数、渗透海床长度的增加以及相对水深的减小而变大;局部可渗透海床会引起波浪的反射和透射,随着海床长度的增加,反射系数振荡变化,并最终趋于常数,透射系数指数衰减,并最终趋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