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变形层理是软沉积变形构造(SSDS)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SSDS的研究又是沉积学、工程地质、地震学及构造地质学等近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人们对地震SSDS和非地震SSDS的精确辨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建立起地震与非地震SSDS的辨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变形层理又是SSDS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变形层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黄河下游现代沉积中发育了大量的变形层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变形层理与地震毫无关系,因此详细地研究这些变形层理对于建立识别地震SSDS和非地震SSDS标准具有较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包括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发育的变形层理类型及成因多样,既有典型的包卷层理,也有极不规则的一般变形层理;从成因上,既有密度或重力倒置形成的、也有波浪作用引起的滑动滑塌形成的、还有水牵引和滑动沉积物牵引形成的、甚至还有冰块拖移或压刻形成的变形层理。不同成因的变形层理具有其独特的几何学特征,可以作为其成因的可靠标志,同样也可以作为区别于地震成因的可靠标志。黄河下游发育的变形层理与黄河下游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沉积物粒度极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2.
选取喀斯特槽谷地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团结村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法,综合应用地貌-面积频度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分析了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7个地貌形态要素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956.2~1000m,坡度5°~15°,坡向SW、W、NW和E,地形起伏度0~1m,地表粗糙度1.0~1.1,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0°~5°的低地形位上;②在槽谷谷底,农村居民点信息熵的最大值为1.15,最小值为0.02,说明农村居民点在低地形位上分布的有序性较高。   相似文献   
373.
运用三维有限元Plaxis-3D Foundation模块对青草沙水源地输水闸进水井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大堤和管理区加载对进水井沉降的影响,提出了控制进水井沉降的地基处理措施,得出2种控制工况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4.
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烷烃气的鉴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中国有机成因气(煤成气和油型气)及无机成因烷烃气(甲烷)碳同位素系列、R/Ra以及cH4,3He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应项次众多的分析数据,经综合对比研究,提出鉴别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烷烃气的4个指标:①无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有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②无机成因烷烃气具有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的特征;③RIRa〉0.5和万δ^13C1-δ^13C2〉0的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烷烃气;④CH4/^3He≤10^6是无机成因烷烃气(甲烷),CH4/^3He≥10^11是有机成因烷烃气.  相似文献   
375.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water mass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November,2006 and February,2007.The autumn and winter cruises crossed three major water masses:the coastal water mass(CWM),the mixed water mass(MWM),which form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and the Kuroshio water mass(KWM).Picoplankton composition was resolv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by flow cytometry,namely 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The average abundances of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0.63±10.88)×103,(1.61±1.16)×103,(3.39±1.27)×105 cells/mL in autumn and(6.45±8.60)×103,(3.23±2.63)×103,(3.76±1.37)×105 cells/mL in winter,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was not found in the CWM and seldom observed in surface samples in either season.However,Prochlorococcus was observed in the MWM and KWM(approximately 10 3 cells/mL) in both autumn and winter.Synechococcus distrib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 water masses,with the highest levels in KWM and lowest levels in CWM.The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was approximately 5-fold higher in KWM than in CWM,which may be due primarily to water temperature.In the MWM,Synechococcus was resolved as two subgroups;the presence of both subgroups was more common in autumn.Picoeukaryote abundance varied less among water masses than Synechococcu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exhibited the smalles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respect to water mas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coplankton abunda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nutrients,and chlorophyll a)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water masses,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water mass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particularly Synechococcus).  相似文献   
376.
我省范围内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批准实施近2年,各地基于保护和保障的理念实施规划。由于新一轮规划在指标体系、管制分区等方面与上一轮规划有明显差别,在规划实施一定时期内需要及时考察并纠正新一轮规划本身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377.
The Anqing MS4.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uary 19, 2011, with the epicenter lying in the foreland deformation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of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eld work team surveyed and collected building damage data, calculating and obtaining more accurate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 shock was calculated tentatively using digital seismic wave data from provinci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using the FOCMEC program and the first motions of P, SV and SH waves with their amplitude ratios. Using the location results of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 by the Anhui seismic network, comb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crust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results of the focal region by seismic tomography, and referring 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lliptic major axis’ predominant direction, we conclude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he NE-trending Susong-Zongyang fault is possibly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e Anqi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378.
利用安徽省测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单震多台拟合方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地震波的振幅衰减系数K值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α值,分析研究K值和α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与华东地区中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与QC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中长期地震预报和震后趋势判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9.
建立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四维同化系统,解决了温度调查资料中存在的同步性问题。为了检验同化方法和模式程序的正确性,以及讨论同步性误差的校正效果,从同化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同化结果与遥感数据、比对断面均方根误差和海表平均温度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同化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对比显示,改进参数的NMC方法(来自美国国家气象中心)能够适用于长江口外海域中的温度四维同化,同化温度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在变化趋势上一致,在数值上最大差异不超过0.4℃;2)同化结果与遥感数据对比显示,同化结果能够将调查资料推演到完整的时空范围,并具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和精度;3)根据比对断面均方根误差分析,调查资料中两个比对断面温度间的均方差误差为3.8℃,而同化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低于0.6℃,说明同化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调查资料中的同步性误差;4)海表平均温度分析显示,同化结果能够避免调查不同步引起的各种温度斑块,并且其温度分布和锋面结构能够更如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80.
羌塘内流区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内流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其湖泊水系结构与水量的演变,开展内流区流域调查并科学估算其水资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内流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高程-面积联合阈值,以解决由气候变化与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等因素引起的洼地单元提取难题。基于已监测的羌塘内流区流域重组与湖泊水位的变动幅度,确定了高程-面积联合阈值分别为10 m和50 km2,并对洼地单元进行划分,共识别出163个具有合理集水面积、永久性分水岭的封闭内流区洼地单元。引入多个相关数据集及已有算法评估本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大尺度内流区洼地单元提取,提取精度优于现有算法及数据产品;依据洼地单元间水力连通特征,将全区163个洼地单元划分为5种主要类型,其中以“上下游互通型”(Ⅱ型)、“高山型”(Ⅳ型)洼地单元为主,“凹陷型”(Ⅴ型)洼地单元则多与其他类型复合存在,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