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表明,本区现阶段的构造分区为:天山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阿尔泰地洼区,各区演化、发展各具特征,表明地壳演比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石炭—二叠纪分别处于地槽发展前期和后期,二者无论在沉积环境、古地理条件,还是在构造型式、岩浆活动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前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相环境,受近东西、北西西向地槽构造系的控制,火山话动强烈,系典型的优地槽沉积;后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陆交替相、陆相环境,为山间坳陷型盆地,受地槽褶皱山系的控制,以快速升降运动和快速堆积为特色,盆地中沉积了巨厚的磨拉式建造。石炭—二叠纪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不利于聚煤作用的发生和持续进行,致使海盆边缘和陆盆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含煤岩系。因此,新疆北部地槽区与华北地合区相反,石炭—二叠纪不是理想的成煤时期,地槽期的海盆和地槽褶皱带期的山间坳陷也不是理想的聚煤盆地,这为该区的大地构造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92.
知识的表达与处理是当今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PROLOG语言是这一研究的得力工具。本文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谈了PROLOG的结构,说明了用PROLOG表达知识的方式,并以在IBM—PC机上运行通过的程序为例介绍了PROLOG的程序设计和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93.
董申保 《岩矿测试》1984,(2):97-103
变质作用是地壳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并随地壳的演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过去称为区域变质作用可根据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分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而大地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它的原岩建造的特性。  相似文献   
94.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构造活动的研究中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6 3.0± 6 .4 )~ (4 6 .9± 7.2 )Ma ,平均径迹长度为 (14 .5± 0 .1)~(11.3± 0 .4 ) μm ,长度标准差为 1.4~ 2 .7μm。区内具有 3阶段热历史 :约 110Ma之前处于约 10 0~12 0℃较高温稳定阶段 ,然后在约 110~ 4 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 ,从约 4 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总体上自北而南 ,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文中裂变径迹资料表明 ,阿尔泰山西段主要断裂带现在向南倾斜 ,区内构造演化亦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
虎保昌 《地震研究》2003,26(3):225-229
2001年8月初,云南省建水县跃进水库出现特大宏观异常——激烈的翻花冒泡现象,历时50多天。事后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为区域断裂活动的表现,标志该区地应力增强,并非地震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96.
通过构造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分析,应用弹性理论、有限单元法和岩石破坏准则等,对朝阳沟油田双30—2区块扶I层应力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旨在判断裂缝性油藏区。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现场钻探取样结果符合较好,从而为该区下一步布井和注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赣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在降雨等作用下易发生失稳破坏,研究其非饱和特性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 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赣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残积土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残积土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积土的孔隙率较大,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石英.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瞬态脱湿与吸湿试验对其力学性质和非饱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类残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存在应力-应变转型现象;在脱湿过程和吸湿过程中,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渗透系数函数曲线均存在滞后效应,基质吸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渗透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二长花岗岩残积土对水的敏感性相对更高;残积土非饱和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在残余含水率处变化速率较快;二长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幅度比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残积土更大.   相似文献   
98.
清江水布垭坝址软弱夹层变形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清江水布垭坝址软弱夹层的变形机制为:(1)差异沉积作用造成了软弱夹层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上的差别,从本质上决定了软弱夹层的变形强度;(2)软沉积变形加强了软弱夹层物质的分异和软化;(3)构造活动导致软弱夹层发生多期次剪切滑动,使软弱夹层中的软弱物质泥化、叶理化并发生揉皱;使相对坚硬的结核和团块压扁、旋转和圆化。   相似文献   
99.
为确保高铁设施的安全,针对强夯振动的特点,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选取离桥墩最近的夯点进行检测,在附近三个桥墩处设置三组检测点,每组三个分向(径、切、垂),对强夯造成的地面振动速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根据国家标准,该次强夯振动不会对桥墩产生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0.
伶仃洋南部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研究了伶仃洋南部断裂构造的位置、延伸方向和产状特征。结果表明,在伶仃洋南部的断裂是陆域断裂在海域的延伸,以基岩断裂为主,少数断裂影响到第四系沉积物,并表现出分段活动性。海域NE—ENE向断裂与两侧陆域的NE—ENE向断裂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NE—ENE向断裂构造体系。NW向断裂活动时代晚于NE—ENE向断裂,其右行走滑运动将NE—ENE向断裂截切和错移。形成这一构造格局的主要动力来自新生代以来南海的拉张作用以及澳洲板块南北向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