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胶东地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区,精确厘定该地区控矿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可为探讨剪切带与金矿成因关系提供关键的时限约束,并且对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量矿床地质证据显示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中脆性变形活动对金矿体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但其脆性变形时代尚不十分清楚。据此,本文在详细研究金矿体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选取胶东焦家、玲珑、邓格庄、乳山这四个金矿区控矿剪切带断层泥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显示,胶东地区焦家剪切带、招平剪切带以及牟乳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分别为110.3±1.5Ma、122.8±1.7Ma、119.6±1.2Ma~115.8±1.4Ma。其中焦家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明显晚于招平和牟乳剪切带,可能代表了焦家蚀变岩型矿化形成后易遭受后期的构造叠加。综合胶东各金矿区控矿剪切带变形时代、岩体侵位时代、成矿时代及剪切带活动特征和矿体产出特征,本文认为在多期岩体侵位以及控矿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剪切带韧性变形区中由高压流体作用产生的同期脆性破裂可形成脉型矿化,如乳山金矿;而在脆-韧性和脆性变形区中发生的大规模脆性变形可导致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的形成,如玲珑、邓格庄和焦家金矿。但随着剪切带的递进变形和隆升剥蚀,后期多期次的脆性构造变形叠加,可导致多种矿化类型出现在同一构造部位,如焦家金矿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52.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3.
为高效高精度地模拟流域雨洪过程,应用动力波法求解二维圣维南方程,并耦合水文过程,建立了包含流域降雨产流、汇流、下渗以及洪水演进等过程的高性能流域雨洪数值模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使用非结构网格,可较好地处理不规则边界,准确贴合复杂地形表面,使得模型能精确计算模拟流域雨洪过程,同时引入GPU技术加速计算,使得大尺度流域雨洪计算成为可能。最后,将模型应用于V型经典算例及2个实际流域雨洪算例,所得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计算所用时间较短,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且精确模拟流域雨洪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实际流域雨洪灾害进行合理高效的预测,为应急抢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4.
地震地层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识别和分析与地质环境腾的地震相,因此第一个问题是确定对于表征地震相来说,哪些地震参数具有判别能力,进而对所有这些地震参数同时给以考虑,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确定地震参数和我们所勘查的地质相之间的联系,本文给出了一种建立在两步法基础上的自动相识别方法;第一步,即分析步,首先就每一个希望识别的相给定某些分析的地震道,这些分析地震道的选择是依据井数据或地震地层学解释,其次由这些分析地震道计算出大量的地震参数,通过多维分析以证实分析道的选择是合理的并从所有可利用的参数中挑选出那些最佳判别参数。到此,模拟也许能把地震参数和地质特征联系起来,第二步是预测某个能够自动相识别的参数,我们在未知的地震道上计算了先前所选择的判识参数,并把分析道有关的未知的道进行分类,我们发展了这种方法并成功地把它应用于储油层相识别的两个例子中。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地震道包含有地质信息,而这些信息可通过大量地震参数的多元数据,分析而提取出来,自动相识别不仅可靠而且速度快,所得出的相图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同时综合了数个判别参数。  相似文献   
55.
钽钼杂多酸—碱性染料多元缔合物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VA、OP或Tween-60存在下,采用平衡移动法确定了碱性染料亚甲基蓝、耐尔蓝(NB)、罗丹明B(RB)、丁基罗丹明B(BRB)、结晶紫(CV)、乙基紫(EV)与Ta的摩尔比是1:1至7:1;考察了NB(或BRB)-钽钼杂多酸缔合物的红外光谱,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比较了几个碱性染料-钽钼杂多酸缔合物体系的光度特性,筛选出两个摩尔吸光系数>2×10~6的分析体系,并用于合金钢和地质标样中痕量Ta的测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6.
三维地质模型软件71在冷43 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解释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单元的空间允布,以及多井对比建 立的小层分布,在层序内部尽可能地平行于原始沉积面细分层系,建立表 述储层在三维空间任一点分布状况的定量地质模型,并以此为骨架,加上 测井解释和岩芯分析或地震解释所得的储层参数,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三 维地质模型。在mips等图形工作站上以各种切片图、剖面图、透视图等 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57.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58.
1989年在美国马默斯莱克斯召开的全球主要活断层特性对比研究(IGCP)第206项目会议上决定,将各国提供的论文编辑成一专题论文集,具体细节如下:1.发行的理论基础组织 IGCP 206项目的目的在于搜集、评价、综合在各种构造条件下,地质环境中各主要类型的活断层资料,以便纵观活断层的特性。目前世界各地将研究活断层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现正在活动并经受了变形的主断层上,通  相似文献   
59.
在华北地台北缘中新生代火山岩发育区,发现大型铀钼矿床,其外围被第四系广泛覆盖。为了进一步扩大找矿,我们采用了以遥感图象、地质图件、航磁、航放资料为基础信息的多元信息计算机综合分析技术。通过已知成矿模式的建立,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与基础信息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这些相关信息在图像处理系统中进行的组合显示分析,从而确立了各类地质体及控矿地质要素复合集聚区的多参数影像模型;查明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圈出了5个主体火山机构;发现了大规模蚀变带及其与铀矿化异常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据此编制出反映该区成矿地质环境的第四系覆盖层下深部地质构造影像图及成矿远景区影像图,在某一远景区内用航空彩色红外图像及侧视雷达图像进行解译,圈定了5个隐伏次火山岩体。经钻探验证了它们的存在并发现工业铀矿化。这一切都为已知矿区的外围扩大找矿工作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