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65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961—2014年广东小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红雨  李春梅  刘蔚琴 《气象》2017,43(3):305-314
利用1961—2014年广东32个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 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广东小时强降水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广东年、前、后汛期多年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均呈沿海向内陆递减。近54年来,广东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时间尺度上均为显著上升的趋势,与同期广东年暴雨次数和年降水变化不明显有明显差异。广东大部分测站小时强降水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珠三角增加最为显著。近54年来广东年和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存在3.7年和22年、后汛期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震荡。广东年和后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在1993—1994年发生增加的突变,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没有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82.
本文基于2014年厦漳泉城市群交通网络数据和调查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确定城内交通时间及交通时间满意度时间阈值,应用凸壳理论划分城际理论小时交通圈,继而利用城内交通时间修正城际理论小时交通圈,生成城际实际小时交通圈,并结合百度地图划分基于交通时间满意度的城内小时交通圈。研究结果表明:①城际理论小时交通圈均超过本市域范围,而厦门、漳州和泉州各城市城际实际小时交通圈面积相较于城际理论小时交通圈大幅缩小,缩小幅度分别为91.7%、82.9%、83.9%,覆盖区域主要为各自市域范围;②受访者城内交通时间为31~61 min;而使用公交车通常需60 min以上到达汽车站、90 min以上到达动车站,处于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时间阈值内,其中非常不满意占主导地位;③67.71%的受访者对城际交通时间表示很满意或满意,但69.1%受访者对城内交通时间表示很不满意或不满意。厦漳泉城市群城内交通系统有待改善,建议应完善厦漳泉交通网络尤其是城内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83.
<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林业科技、教育相对落后,林业建设仍然处于面积大、产出少、用工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产业极不发达、技术水平低下、经营管理粗放的落后状态。要改变这  相似文献   
84.
太行山屹立在华北平原西侧,气势磅礴,巍然突兀。在地质构造上,适位于中朝陆台中枢地区,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因而论述颇多。有人认为太行山是以褶皱运动为特征,为燕山运动的产物;有人认为太行山系发生于燕山运动末期的断裂束,属山西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构造特征基本上和北京西山相同,表现为开阔背斜或向斜,并有穹窿构造及拗陷盆地伴生,断层较多,虽然有时也有倒转褶皱及逆掩断层存在,但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85.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9,23(2):23-24
根据安顺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厄尔尼年,厄尔诺次年与安顺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出:厄尔尼诺年安顺夏季降水以偏多和正常为主,其中6、7月偏多明显:次厄尔尼诺年,安顺夏季降水仍以正常到偏多为主,其中6月明显,7、8月接近常年。厄尔尼诺年我区出现大旱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6.
构造应力对岩土工程损害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地下开挖诱导地应力释放一卸荷,从而导致岩土工程结构破坏的事实,引进依,姆,佩图霍夫和依,姆,巴图金娜的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对岩土工程卸荷破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岩土结构受地应力损害的防护途径。  相似文献   
87.
基于ArcGIS10.8平台结合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叠加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1 415处遗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空间分布从集聚到逐渐离散;遗址重心向高纬度地区、逆时针方向位移,方向呈现先东北后西北的变化。核密度分析表明,空间布局从仰韶期的团状到龙山期的以陶寺文化为中心的带状分布。与仰韶时期相比,龙山时期处于过渡时期的弱暖湿气候阶段,干燥更为明显,遗址沿着盆地和河流分布。由于此时农业技术水平高,人类适应能力增强,人口迅速增加,从而推动了龙山文化发展;后期气候逐渐恶化,人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导致龙山文化被迫中断。随后进入了夏商时期,遗址数目较少,分布与山地联系密切。这种龙山文化到夏商文化的演变可能与4 kaBP前后降温事件有关。因此,研究全新世中期晋南地区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化,对于理解不同环境下人类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根据湘西金矿深厚陡倾角地层的特点,采用传统防斜方法(如满眼组合防斜技术、钟摆组合防斜技术)不能保证钻孔垂直度,首次使用随钻测斜仪配合螺杆定向钻进先施工引导孔,再用气动潜孔锤冲击回转钻进快速完成大口径充填孔扩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螺杆能较好地实现定向钻进,钻孔轨迹偏斜位移能被控制在8.67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规划部门的审批效率,实现规划业务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本文利用GIS、OA、MIS、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探讨了规划业务从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审批以及批后监管的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流程,构建了规划信息数据库,研发了规划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合规性审查、网上申报、业务审批、建设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归档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规划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的中酸性侵入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66.7±3.7) Ma,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钠较高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富集的特征,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结合索伦山TTG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即中二叠世期间古亚洲洋壳向华北板块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以后才闭合。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是洋壳俯冲的岩石学记录,为索伦山缝合带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