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调查和对前人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辽东半岛南部共识别出4个变质核杂岩体,分别为金州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其中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是本次首次发现并提出的.它们在形成时间和运动学特征上既具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宏、微观运动学特征表明,金州、新房变质核杂岩总体为上盘相对下盘由东向西剪切滑移,万福、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总体由西向东剪切滑移.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的演化过程、形成模式及形成机制综合分析得出,金州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Izanagi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2.
加速度反应谱(Sa)和伪加速度反应谱(PSa)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抗震规范都只规定了其中一种反应谱。明确两者的关系有助于从规定谱得到所需的另一种谱。现有关于Sa与PSa关系的研究大多只局限于分析结构阻尼比和周期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对两者的关系也有影响。文中首先通过对大量地震动记录(16 660条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统计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对Sa与PSa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震级对Sa与PSa关系的影响非常显著,Sa与PSa的差异随着震级的增大而缩小;(2)场地类别的影响弱于震级且与震级大小有关,不同震级条件下场地类别对Sa与PSa关系的影响规律不统一;(3)震中距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其对Sa与PSa关系的影响。最后基于这些结论,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考虑震级和场地类别的Sa与PSa的转换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3.
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浪能的定义、成因和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并分析了国内外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发展进程。从波浪能的发电原理、转换装置及技术上的突破等方面,论述了波浪能发电的研究开发情况。最后,指出波浪能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4.
食物系统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双碳”背景下由于食物生命周期生产和消费分离加剧引发的碳排放转移对整体食物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还尚不明确.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三类谷物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的排放清单,分析了谷物供需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引入空间均衡模型,模拟了中国1990~2018年不同类型谷物的区域间流动并核算由此产生的碳排放转移及其效率与特征.研究发现:(1)谷物供需不均衡程度加剧,供给和消费的重心距离扩大了3.2倍,谷物供需分离导致全国谷物区域内自给能力减弱.(2)水稻和小麦区域内供给增多导致排放转移总量逐渐减少,玉米跨区域供给增多导致排放转移总量逐渐增加.(3)谷物整体的空间排放转移效率较高,小麦和玉米的排放转移引起了全局高效减碳,而水稻的排放转移相对低效增碳.(4)全国各省份谷物生产碳足迹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谷物供需分离加剧导致部分粮食主产区表现为低效增碳.本研究建议:基于“双碳”治理目标,进一步优化种养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内谷物供给,结合分区治理策略加强低碳生产结构优化与耕地利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5.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实验场的国产测绘卫星影像定位精度评估及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超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及其测绘产品,在境外等无地面控制区域建立可满足国产测绘卫星全球定位评估验证需求的数字化实验场;以实验场控制基准为基础,通过构建国产测绘卫星影像的几何定位模型和精度优化模型,实现国产测绘卫星影像的定位精度评估及优化。利用天绘一号、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地面控制区域对国产测绘卫星影像定位精度进行有效评估;并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显著提升影像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6.
针对城市街区边缘特征的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伽马形双窗与Gabor组合滤波器的城市街区边缘提取算法。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高斯伽马形双窗与Gabor的组合滤波器算子,采用该算子对影像进行滤波处理,可以很好地消除噪声等因素产生的虚假响应,并得到边缘结构特征;然后基于滤波后的SAR影像,采用LSD算法进行直线边缘提取,并对LSD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实现短直线特征的删除、合并和延长处理,获得较为连续的长直线特征;最后采用多组雷达影像数据对本文提出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克服相干斑噪声等因素的影响,提取得到真实、准确且连续性较强的城市街区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167.
Through the re-invest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ud crack-like sedimentary structure”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from late Mesoproterozoic to early Neoproterozoic in the eastern Liaoning,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MIS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CC,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ractur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n Liaoning was identified as MISS.Results: The fissure structure foun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s MISS,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of microbial mats.Conclusions: The MISS identifi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has spindle-like, three-connected ornithoid and partially connected branched morphology,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Qiaotou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ratidal zone.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basis for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of the Qiaotou Form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early life on earth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impact of biota on th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相似文献   
168.
Through the re-invest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ud crack-like sedimentary structure”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from late Mesoproterozoic to early Neoproterozoic in the eastern Liaoning,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MIS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CC,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ractur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n Liaoning was identified as MISS.Results: The fissure structure foun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s MISS,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of microbial mats.Conclusions: The MISS identifi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has spindle-like, three-connected ornithoid and partially connected branched morphology,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Qiaotou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ratidal zone.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basis for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of the Qiaotou Form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early life on earth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impact of biota on th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相似文献   
169.
辽宁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非常高的科研、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近年来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调查成果资料,对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总结研究,并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对其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化石保护与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并挖掘化石的最大优势,对化石资源研学旅行开发进行探讨和设计,以化石文化为依托打造化石衍生文创产品。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总结以及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探讨,能够为辽宁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0.
利用乌鲁木齐2009年6一l1月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给出了鸟鲁木齐市夏秋季节BC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秋季大气BC日平均浓度为3 843_+3 095 ng·m ,变化范围为688~15 181 ng·m ;BC浓度变化趋势与AH变化趋势接近,相关系数为0.55。(2)夏秋两季BC浓度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峰值区和谷值区,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周BC平均浓度的变化特征为,周一至周四呈总体降低趋势,星期四达到一周的最低值,周五开始增加,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不大。(3)夏季BC瞬时低值浓度远高于秋季,秋季BC污染重于夏季;鸟鲁木齐城市BC浓度低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