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刚体地球的形状轴、角动量轴和自转轴的相对运动.在Murray关于地球形状轴的矢量解的基础上,针对选择天球参考轴的原则和方法,对天球历书极(CEP)、天球中介极(CIP)和非旋转原点(NRO)的选择进行了形象化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10-10-03~2010-10-04,在嫦娥二号任务实时观测阶段进行了X波段测控体制试验。从定位归算角度对试验期间的S波段数传信号(S1频点)测量时延(S1时延)和X波段单程测距差分(DOR)信号测量时延(DOR时延)进行了比对分析。初步结果表明,DOR时延的实测资料精度与链路计算理论估值基本相符。而且由于信号的频带较宽,DOR时延弥散度和定位结果弥散度均优于S1,基线时延闭合差也小于S1。这表明此次试验观测是成功的,为后续探月任务储备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线长度变化率反映了测站间的地壳运动情况.采用国际空间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GPS和VLBI实测站速度数据,解算了并置站间的基线长度变化率.并置站间不同技术测定的地壳运动的相互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技术测定地壳运动的系统差.研究结果表明,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比GPS的相应值系统性地偏大约2%,GPS基线长度变化率比VLBI的相应值快一个常值(约0.6 mm/a).  相似文献   
14.
结合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讨论当观测值中含有粗差或系统误差时对方差分量估计的影响,并推导顾及粗差或系统误差时的方差分量估计公式.最后,针对实用情况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工科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大地测量学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本文深入研究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在编程实践教学方面总结了系列创新成果,包括:(1)针对C语言编程难度大、交互性差导致学生入门困难的问题,使用更高级、更智能的编程语言及开发平台,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工具、聚焦实践任务;(2)考虑军校教学的特点,融入课程思政和军事特色,结合军事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3)形成包括大地测量计算软件集、慕课等丰富的混合式编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课程编程实践改革成果的应用,充分提升了学生们编程实践效率,加深了对编程实践目的和意义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与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精度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是空天地海一体化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基观测网和空基观测网向海洋的重要延伸。本文系统介绍了海洋立体观测网的组成,即海洋时空基准网和海洋环境监测与感知网;详细梳理了核心装备,包括水下导航与定位装备、海洋地球物理环境探测装备、极区导航定位装备与大数据中心。面向我国经略海洋和海洋强国战略,应紧跟海底立体观测网的发展趋势,并加快其建设。  相似文献   
17.
雷害干涉(Radar Interferometry)测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将复型雷达数据中的雷达相位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干涉处理,获得地球表面三维信息,可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特别是应用其差分技术,可对地表进行变形监测,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目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已经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其应用领域也正在迅速扩大。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关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列出了差分雷达干涉在测地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坐标变换方法用于佘山25-m射电天线归心测量的资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佘山25-m射电天线归心测量的资料解析中,对空间圆周拟合、空间直线拟合以及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确定时,通过坐标变换方法,压制了观测噪声,确保了参数解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得到了天线参考点的三维坐标及轴线偏差,精度达到了1mm水平,表明了归心测量各环节设计与实施的合理性以及坐标变换方法用于此处资料解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天球参考架的稳定源选取及其最新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球参考架是对理想的天球参考系的实现,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所描述天体运动规律及某些地球物理现象的精度。基于1979-2007年期间全球IVS(international VLBI service)网近3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上海天文台的Calc_Solve系统对天测与测地VLBI资料进行解算和分析,得到一系列由射电源坐标(赤经和赤纬)构成的时间序列。通过对该时间序列的稳定性的检验和分析,制定选择稳定源的标准,得到一套稳定的河外射电源表列,最终实现由173颗稳定的定义源与135颗补充源构建的稳定天球参考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百科全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阐述并分析Wiki概念、特征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从系统体系结构、信息共享模式、知识分类体系、权限模式设置等诸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基于Wiki的互动式测绘百科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具体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