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通过利用海南三亚站(1834°N, 10962°E)GPS闪烁/TEC接收机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间观测数据,在对三亚地区闪烁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观测数据中S4(幅度闪烁指数)和C/N(载噪比),S4和ROTI(TEC变化率标准差)的关系,同时对2004年11月7日的闪烁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三亚地区全年的闪烁强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在春秋季出现全年闪烁强度的最大值;(2)S4与C/N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3)ROTI可以作为由小尺度不规则结构引起闪烁出现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202.
The 0S2~0S54 spheroidal modes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are retrieved from VHZ data recorded by seven upgrade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We compare these spheroidal modes with theoretical free oscillation spectra calculated from the 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 (PREM) and find a coincidence between their periods. Spectral splitt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obviously in 0S2, 0S3, 0S4, 2S1 and 1S2 free oscillation modes. What is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the oscillation mode 2S1 is reported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first time by Rosat et al) without any data stacking. We simulated the split singlet of 0S2 mode on seven CDSN stations based on general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can reach 1023 N.m.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cording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carrie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source mechanism and earthquake loc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ailed study of source ruptur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203.

自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以来, 古冶—滦县地区一直为唐山地震的余震频发区.该地区断裂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这些断裂的破碎程度有哪些差异?这是地震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在古冶—滦县地区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网2020年8月—2021年7月近一年的波形记录, 采用剪切波分裂原理通过对古冶—滦县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来揭示这些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1)古冶—滦县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86.2°±27.8°, 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37±1.25 ms·km-1.快剪切波偏振第一优势方向为ENE向, 与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第二优势方向为NE向, 该方向揭示了研究区域断裂主要以NE向为发育的构造意义.(2)唐山断裂带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均显示出NE向的第二优势方向, 与断裂走向一致.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 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小, 表明区域各向异性程度较强, 断裂沿NE向破碎程度较强且破碎均匀.(3)滦县—乐亭断裂和卢龙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显示出复杂性, 表明两条活动断裂的交汇在地壳内部产生了复杂的地壳破裂裂隙结构.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 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大, 表明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强, 且破碎不均匀.(4)丰台—野鸡坨断裂和榛子镇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接近,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最小, 表明断裂对其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影响大不, 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弱, 断裂内部裂隙可能存在愈合的现象.另外, 本文还针对1976年唐山MS7.8地震后在唐山断裂带上出现的尖端效应是否对唐山断裂带北段应力场产生了影响做出了讨论.本研究结果不仅反映了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与地壳各向异性的关系, 还揭示了地壳各向异性在不同破碎程度断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4.
205.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  相似文献   
206.
207.
208.
攀西微古陆块的变质演化与地壳抬升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士进 《中国科学D辑》2003,33(11):1037-1049
攀枝花-西昌(攀西)微古陆块是扬子陆块西部最古老的地体. 代表其下地壳的岩石为中基性麻粒岩, 相应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1186~1128 Ma. 在地质年代方面, 麻粒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中各微古陆块汇聚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麻粒岩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时代为877~825 Ma, 在时间上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时代相吻合. 40Ar/39Ar和FT年代学研究表明, 自新元古代中至中生代, 古陆块的地壳垂直运动演化历史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刚性地体的缓慢抬升过程. 新生代,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使青藏地块迅速隆起, 后者又向东作侧向挤压运动. 受此影响, 攀西微古陆块也快速抬升, 使得麻粒岩结晶基底最终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209.
黑龙江省密山市密1井水位于1993年7月12日21时17分日本北海道西南海域Ms7.8级强震前4天开始出现的水位异常现象,这可能是地下水位的远场前兆效应,对强震孕育过程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210.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趋势;主震之后,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并离散开来.此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应力集中和应变能释放"假说的印证,另一方面则间接说明了该地区的应力分布.由于此次大地震的发生而进行了局部调整,致使局部应力集中趋于平缓,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板块或许开始进入到下一个应力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