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丁新利  张玉玲 《地下水》1998,20(4):144-145,171
通过回归正交试验分析,建立作物产量、土壤水分与施肥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其研究成果对新疆塔额盆地喷灌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2.
介绍了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的由来和发展,贯彻实施该标准的意义以及在地勘单位的应用和程序。  相似文献   
973.
南海中部古扩张脊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海盆的两次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法兰西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于1985年利用“让·夏尔克”号考察船,在南海中部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本文利用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南海古扩张脊的地貌-构造特征,从而进一步推测南海中部古扩张脊系由两条走向和成生时代均不相同的脊叠置而成.根据磁条带及两条脊的交切关系可推测,南海自中渐新世以来,可能经历了两次扩张过程,时代较早的一次发生在南北方向,而北西—南东方向的扩张时代开始得可能较晚.  相似文献   
974.
采用ISSR标记对龙须菜一个野生型群体和选育品系两个不同年代的栽培群体,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构建了龙须菜选育品系的指纹图谱。通过实验从2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引物,可以产生清晰稳定及可重复的带,共扩增出118个位点;野生型和选育品系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7301、0.7189,选育品系的两养殖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率为0.9375;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证明,龙须菜选育品系与其青岛野生型亲缘关系很近。7条引物产生的12条特异片段可用于龙须菜选育品系的种质鉴定,每条引物都能将龙须菜选育品系和其野生型分开;根据引物S848扩增的位点构建了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龙须菜选育种群及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975.
异枝凹顶藻Laurencia intermedia Yamada广泛地分布于东亚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朝鲜半岛(Nam et al. , 1984)及日本(Yoshida et al. , 1998)。在东南亚的菲律宾(Silva et al., 1987),太平洋的斐济岛(NYeurt et al., 1996),东非、印度次大陆及印度洋的斯里兰卡、肯尼亚、坦桑尼亚及Réunion (Silva et al., 1996),以及西非的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及加纳(Law son et al., 1987)等地均有报道。 Howe(1934)最早报道了中国的异枝凹顶藻。1962年,曾呈奎、张峻甫在“黄海西部沿岸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一文中也提到了该藻。1983年, 曾呈奎等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报道了黄海沿岸的异枝凹顶藻。1983年, 杭金欣等在《浙江海藻原色图谱》报道了浙江嵊山、渔山和南凫岛的异枝凹顶藻。1988年,张峻甫等也再次对该藻进行了报道。2000年,黄淑芳报道了台湾的异枝凹顶藻。  相似文献   
976.
针对分布式数据流应用中。如何在高速、海量的输入数据中识别重要数据单元的问题,给出了有效数据的概念,并提出了1种有效数据识别算法。该算法以缩略闭技术为基础,能够在用户给定的误差范围内。以接近1的概率输出有效数据,而且占用较少内存。实验和算法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7.
研究9216号强热带气旋风暴对黄河三角洲及邻区的影响,应注重其灾害期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从动力学观点寻找其成因和防治措施,有利于该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78.
丁驌 《地质论评》1937,2(2):161-168
(一) 什麽是冰川泥? 冰川泥Varve-clay是一種冰期的沉積物。當第四紀的時候,冰會將北美,北歐,中歐之大部淹覆起來。關於為什麼會有冰期,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本文中不便討論,不過冰曾掩覆着今日大陸之大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許多人往往誤會冰期的起源是由於北極的冰生長,伸延而南,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由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979.
一凝譯:Physicgraphy 地文學 Physiographical Map 地文圖 Ceomorpbology 地形學 Gsomorphological Map 地形圖 Topography 地势 Topographical Map 地势圖 Land-form 地貌,地式  相似文献   
980.
2005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2005年涡动系统和10 m气象塔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 感热与潜热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感热春季较大,夏季有下降趋势;潜热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净辐射在冬春季节主要转化为感热,夏秋季节转化为潜热,这些主要受季风、活动层冻、融过程及净辐射变化的影响.Bowen比夏秋季节平均为0.7,冬春季节平均为3.4,变化范围为-1.0~17.9.另外,研究显示降雨对感热、潜热通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