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树木骨架在树木三维建模及林业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树木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体素空间转换方法而快速构建树木骨架的方法。首先,根据树木的点云数据构建特定的体素空间;然后,对投影变换的每层体素进行连通成分分析,解算出每个体素层所包含的骨架结点;最后,利用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构建树木的骨架。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徐毅 《地理教学》2015,(6):43-44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是地理知识系统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理解掌握了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地理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如何深化地理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有如下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  相似文献   
4.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5.
世界范围内铅锌矿资源较为丰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均有分布.通过搜集国内外铅锌矿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在对世界1035处铅锌矿床及3319个矿(化)点资料进行提炼、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数据来源的全球铅锌矿的储量和资源储量进行比较研究,对全球铅锌矿3种主要成因类型,即喷流沉积型、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的资源分布、成矿时间和成矿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对世界大型铅锌矿床的储量、资源储量、品位、成矿类型和成矿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全球铅锌矿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初中学段来说,核心素养与实践教学仍有很大的距离感。本文提出通过深度利用学生绘图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学生绘图始于轮廓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打底区域认知;接着增加位置信息,并借此评价和推测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素养;最后借助要素叠加图,分析要素联系,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整个过程中,"图——问"互动,多维度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在西北高寒山区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奕  南卓铜  李祥飞  徐毅  张凌 《冰川冻土》2019,41(1):147-157
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DHSVM)是基于栅格离散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地表水热循环的各个过程能进行很精细地刻画,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很多类型的流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文模拟,然而它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并不清楚。基于300 m数字高程模型,应用DHSVM模型对典型的高寒山区流域八宝河流域2001-2009年的水文过程展开模拟,并采用流域出口祁连站的水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壤横向导水率、田间持水量和植被反照率等是该区域主要的敏感性参数。模型默认参数会高估高寒山区流域的潜在蒸散发量,导致夏季径流量远小于观测值。通过参数率定,模型校准期(2001-2004)的模拟日径流和月径流Nash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72和0.87;而模型验证期(2005-2009)分别为0.60和0.74。结果表明,DHSVM模型基本具备了模拟高寒山区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能力。然而,由于DHSVM模型缺少对高寒山区流域土壤的冻融过程的刻画,春季径流的模拟精度明显受到影响,需要在将来重点改进。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不但在地理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地质构造上也占有特殊的位置,地处古亚洲、华北陆块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不同时代构造-成矿系统叠加,具备有色金属等大型矿集区的有利形成条件,近年来已陆续发现大型矿床十余处,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刘建明等,2004;王长明等,2006;张寿庭等,2004).然而,由于大兴安岭地区第四系覆盖严重,草原和林区广布,隐伏矿床(矿体)是本区找矿的主体对象,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探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球壳模型重力地形改正计算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地平线偏差和未考虑地球曲率的平板模型对重力地改的影响;研究了平板模型重力地改精度与地改内半径、工作区整体海拔和测点间高差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计算,发现工作区整体海拔和测点间高差对重力地形改正有较大影响,提出使用高分辨率DEM数据计算重力地形改正值时,参考工作区海拔高程和测点间高差,从中区即采用球壳模型计算,并给出了建议参数,可较大程度地提高重力地形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地处内蒙古东南部,属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显生宙地槽褶皱区的一部分,后转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该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前中生代属于锡林浩特微陆块、华北板块和松辽微陆块之间的交接过渡处;进入中生代,则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芮宗瑶等,1994;徐志刚,1993;刘建明等,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