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日冕加速区附近射电尖峰辐射的小尺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2年10月27日0420UT之后云南天文台在3.2,8.2和10.3厘米波段记录到的微波爆发和相应光学活动区的Hα耀斑观测资料,分析了0430—0454UT时段间隔为一分钟的微波爆发的动态频谱:在上升阶段的大部分时间以及在下降阶段的高频端,微波爆发具有幂律形式的非热辐射谱,频谱指数一般在0.1~1.7之间。认为这次微波爆发主要是一群群高能电子从位于磁拱顶部的能量释放区相继流出,进而绕磁力线向拱底作螺旋运动因而产生回旋同步辐射的结果。高能电子群在磁拱内的这种运动还能对随着波长的缩短所出现的爆发相位滞后而强度时变细节模糊以及频谱的低频倒转等现象作出较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以1982~2000年NQ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I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沙漠、戈壁无植被区景观类型在本区生态景观中优势度最大,占支配地位,绿洲作为斑块镶嵌于其上;近20年,平原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在研究区所占的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绿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类植被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平原丘陵区的自然景观斑块分维数在增长,绿洲景观类型斑块的分维值在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已成为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天文台光声谱仪1991年6月观测到的来自6659活动区的米波射电爆发记录,及其光学活动,磁场速度场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既是重要的用海方式,也是常见的海洋工程类型。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动态监测更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但常用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等手段无法满足此类涉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需求。文章基于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工程特性分析,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现场监督与监测、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调查走访等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鄂尔多斯盆地都思兔河流域供水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流域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求取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比圈定了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3处富水区地下水开采量进行计算,提出了27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并经过对比得到地下水开采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主要补给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潜水面蒸发及向河流排泄为主;在地下水浅埋区,结合含水层单井涌水量的大小,确定采用管井开采方式、中段悬挂式非完整井结构,平均布井,井深300m,单一开采白垩系环河组的地下水,最大限度夺取潜水蒸发排泄量;根据推荐方案,上述3个富水区总开采量达到123 500m3/d,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姜军  马媛 《地下水》2011,33(5):91-93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具有直接找水、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受地形影响小、垂向分辨率高、经济快速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具有易受电磁噪声干扰、横向分辨精度低、勘探深度小等缺点。通过核磁共振先探明地层中的地下水。再辅以钻探验证,说明该方法在层状基岩找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