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正>1研究背景地震活动度S(下文简称S值)用于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强弱程度,包括地震频度、平均震级、平均释放能量、最大震级以及地震空间分布的集中度及其记忆效应(谷继成等,1985)。在地震预测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小区域小地震活动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所谓的“地震窗”。将“地震窗”与地震活动度S相结合,研究地震窗内S值异常变化与整个研究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可以有效开展震情跟踪工作,为震情研判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计算吴忠地震窗(下文简称吴忠窗)内小震活动度S,分析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前S值的变化,探讨窗内S值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背景地震预测预报是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的时、空、强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诸多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地震学参数,并取得了一定认识和成果。其中,地震危险度D是表示在t时刻内发生地震概率的一个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如下:王炜等(1987)在统计研究华北小地震时间间隔时,引入地震危险度D值,并成功提取了华东5次中强震前D值异常;戴维乐等(1997)使用1972—1992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对地震危险度D值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D值中期异常区域,并对D值在中期预报、预报效能、计算结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戴维乐等(1998)针对华北地区地震危险度D值的短期异常变化进行研究,从异常区的出现时刻、异常区扩大、收缩时刻等,讨论了中期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联系,随后将该参数应用于神经网络等方法。此外,王等(2000)利用地震危险度D值和其他地震学参数的异常交会区,对华东地区未来震中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研究地表与井下背景噪声的异同,在同一台站地表架设地震计,与井下地震计进行同步观测。首先选取样本数据计算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分析不同类型地震计安装在不同深度时功率谱密度及平均噪声RMS值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分析3种地震计记录的近震和远震波形发现,地表宽频带、短周期和井下短周期地震计记录的近震波形都比较清晰,震相易于识别,且地表宽频带与井下短周期地震计记录的远震波形更清晰;而地表短周期地震记录的远震波形较差,失真严重,震相不易识别。在进行震源频谱对比分析中发现,相对于地表地震计,井下地震计记录的近震波形在7~12 Hz频段受干扰较为严重,远震波形则在4~7 Hz频段受干扰严重,震相分析时需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4.
氢气的浓度变化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映震灵敏性,是地震短临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台站地质构造背景场勘察,观测孔埋设集气方式探索,观测室建设采取的防干扰影响措施以及对大气温度、气压、降水对产出数据的相关分析,为宁夏后续痕量氢观测台站建设应用推广,为开展实用、有效的地震前兆观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